從一碗牛丼看懂日本失落 20 年的真相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6 年 02 月 29 日 0:00 | 分類 財經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從一碗牛丼看懂日本失落 20 年的真相


通縮陰影已由工業國家蔓延到新興國家,日本二十多年始終無法脫離泥淖,經濟學家稱之為「流動性陷阱」,無法經由傳統貨幣政策恢復成長,值得警惕。

將近四分之一個世紀來,日本因為持續的物價下跌、人口快速老化及萎縮,而成為全世界警惕的範例。1990 年代初期,日本地價及股價崩跌造成泡沫經濟破滅,中期開始陷入通縮,那個年代因而被稱為第一個「失落的 10 年」,最近,21 世紀的第一個 10 年,同樣因為經濟成長滯緩與物價成長偏低,被稱為第二個「失落的 10 年」。

簡單來說,通貨緊縮(deflation)是指整體物價呈持續下跌趨勢。對經濟成長而言,物價不斷上漲和不斷下跌都是不好的。通縮的最大問題在於衝擊消費,因為預期日後物價會下跌,一般人大多會延遲購買。因此,即使這十多年來日本儲蓄利率接近零,民眾還是把錢存起來,等到商品與服務價格下跌後,同樣的錢就變大了(購買力增強)。

 

消費者延遲消費
購買力慢慢變大了!

日本長年物價偏低,觀光客未必會感受到,因為食衣住行等民生需求之中,包含糖果餅乾的食物價格,以及生鮮食品都是漲價的,可是,水、電、瓦斯費下跌,包含汽油的交通與通信費用下跌,最重要的是,包含租金的住房價格沒有上漲。

大家熟悉的牛丼飯,可說是最親民的日本通縮指標。日本經濟不振,牛丼飯便削減價格,2000 年時一碗牛丼飯賣 400 日圓,2001 年 3 月降價到 280 日圓。由於使用進口牛肉,牛丼飯價格有很大部分在反映日圓匯率。隨著日圓兌美元強勁升值,2012 年 4 月降到 250 日圓。安倍上任後,日銀不斷寬鬆貨幣導致日圓疲軟,加上基本時薪上調,吉野家、松屋、SUKIYA 三大牛丼連鎖品牌這一、兩年紛紛漲價到 350 日圓以上,為 1990 年來首度漲價。

日本究竟為什麼無法擺脫衰退與通縮的惡性循環?經濟學家們提出各種理論。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Paul Krugman)援引凱因斯學派指出,日本已經落入「流動性陷阱」,無法經由傳統貨幣政策恢復成長,因為即使利率為零也還不夠低。日本的情況證實,即使是利率低到接近於零,也不能刺激銀行貸款、企業投資和民間消費。利率太低,人們寧願把現金藏在床墊下,擴張性貨幣政策便起不了作用。

 

落入「流動性陷阱」
無法藉由貨幣政策刺激消費

野村總合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辜朝明提出資產負債表衰退(balance sheet recession)的理論,是指全國性的資產價格泡沫破滅後,眾多企業和家庭都處於淨負債的情況。他指出,如果通膨的確是由於供需關係變化而改變的話,人們便會因為通膨預期心理而開始借貸及消費。但是事實上,日本這兩年通膨回升都是由於日圓疲軟所帶來的輸入性通膨,而非真實的消費通膨。

在日本國內,2010 年底,日本總合研究所首席研究員藻谷浩介(Kosuke Motani),出版《通縮真面目:經濟隨著人口變化》(デスレの正体経済は「人口波」で動く),新書上架 7 個月就大賣 50 萬本,連當時日本首相菅直人都買了一本拜讀。

藻谷浩介的看法是,日本通縮與其說是貨幣問題,倒不如說是企業決策失誤與人口年齡造成的結構性問題。他覺得,日本企業如果可以生產出新型奢侈品,便可以誘使日本相對富裕、不斷增加的老年人去消費,企業也就可以支付給日本相對貧窮、不斷減少的年輕人更高的薪水。

日本家庭高達 1,500 兆日圓(18 兆美元)的儲蓄,大多掌握在老年人手中。對於將日本儲蓄釋出化為消費,藻谷並不樂觀。他指出,日本老年人存有「李爾王」情結,擔心把財產都分給子女,將會淪落悲慘下場。因此,他提倡修改稅法,鼓勵把財產留給孫兒,而不是子女。可是,他說,長壽的一個缺點就是,日本繼承財產的平均年齡高達 67 歲,已是不輕易花錢的年紀。

日銀前任總裁白川方明(Masaaki Shiraka-wa),是東京大學經濟學系畢業,隨後在美國芝加哥大學獲得經濟學碩士。他認為,日本通縮的基本原因是日本潛在 GDP(國內生產毛額)成長率長期下滑,而後者是因為勞工人數減少與生產力成長率下降所致。他堅持說,貨幣寬鬆雖然是緩和通縮壓力的重要手段,但並不足夠。

白川說,隨著壽命延長,大家都注重保健養生,日本健身俱樂部近年大為風行即為例證,他相信醫療照護、旅遊休閒的需求將成長,企業界應該把握這種商機。

他這種消極態度,看在初上任、亟欲大展身手的安倍晉三首相眼裡,當然是不能接受。後來,白川在任期還剩幾個月時便提前請辭,換上極為積極的黑田東彥。

 

打擊通縮政策盡出
減稅、消費券、QE 及負利率

為了對抗通縮,日本政府歷年來採取的措施大致可分為減稅、消費券、貨幣量化寬鬆(QE)及負利率。

這一、二十年,日本政府數度減稅,多為降低企業稅負以鼓勵投資,但內需不振,加上金融危機壓抑全球經濟,日本企業不想擴產或更新設備。銀行放款趨於謹慎,即使央行不斷挹注資金,企業貸款也無法成長。直接與民生相關的只有擴大所得減稅額度,但所省下的錢大多被國民拿去儲蓄,並沒有刺激到民間消費。

後來,日本政府嘗試直接發放消費券或現金,鼓勵購物及振興地方經濟。1999 年小淵惠三首相推出「地域振興券」,符合條件的人可領 2 萬日圓,總共發出 6,000 多億日圓。2008 年麻生太郎首相推「定額給付金」,一般國民一人 12,000 日圓,65 歲以上及 18 歲以下領 2 萬日圓,總額 2 兆日圓。

可想而知,民間消費只受到短暫的刺激,根據官方統計,當時的地域振興券,民眾多用於購買衣服與鞋子、食物,以及家具與日常用品;受益店家主要是超市、中小型商店和百貨公司。

日本政府和央行打擊通縮的主要手段是增加貨幣供給,即俗稱的大量印鈔票,其原理是一個經濟體系內的流通貨幣增加,而商品與服務的供給維持不變,價格便會上揚。

日銀早在 1999 年便實施零利率,接著在 2001 年 3 月展開量化寬鬆,2008 年金融海嘯後擴大 QE 規模,2013 年 4 月日銀總裁黑田東彥推出所謂量化質化寬鬆(QQE),其中的質化,意指鎖定購入特定資產以拉抬其價格。

這些政策都無法立竿見影,使得「安倍經濟學」備受外界質疑。日銀總裁黑田東彥情急之下採取終極手段,史無前例地實施負利率,自 2 月中旬起,商銀存在央行的部分資本將被收取費用。

負利率實行後,三菱東京日聯、三井住友和瑞穗日本三大銀行跟著調降房貸和活期存款利率。房貸利率下調,對購屋者來說是好消息;但另一方面存款利率下降,使理財變得更困難,將給家庭經濟造成壓力。

三菱東京日聯主要的 10 年固定最優惠房貸利率降至 0.8%,三井住友和瑞穗則下調為 0.9%。存款利率方面,三大銀行活期存款利率均降到 0.001%,一年期定存利率則是 0.025%。

雖然安倍政府再三保證民眾的存款利率不會有負利率,但是日本人極為擔憂,為了在家裡存錢,興起購買保險箱的熱潮。據共同社報導,東京都足立區的島忠 Homes 生活用品店,最近一個月保險箱的銷售額,比去年同期增加了約四成。

安倍首相與黑田總裁各項呼籲當中,日本人最有感的應該是叫企業幫員工加薪。他們希望企業獲利和員工薪資輪番上揚的良性循環,可以助使他們達成 2% 通膨率目標。

這種良性循環顯然還沒有形成,由日本產業指標豐田公司即可看出。今年的調薪談判中,豐田員工工會只打算要求 0.8% 的加薪幅度,相當於月薪平均調高 3,000 日圓。這可不是因為豐田沒賺錢,正好相反。豐田公司去年締造淨利 2.17 兆日圓(190 億美元)紀錄,本年度預料連續第 3 年刷新獲利紀錄。工會代表的說法是預期油價和通膨偏低。

 

安倍經濟學未命中靶心
結構性改革  仍需漫長時間等待

日經新聞統計,去年日本上市公司稅前獲利大增 12%。但根據厚生勞動省,去年全年日本勞工實質薪資下跌 0.9%,且為連續第 4 年下跌。顯示日本企業並未聽從首相安倍晉三的呼籲,調漲大部分勞工的薪資。

加薪不多,消費支出也不會增加。日本去年第四季 GDP 年率衰退 1.4%,民間消費疲弱即為主因之一。根據官方統計,扣除物價變化因素後,去年日本家庭支出年減 2.7%,已連續 2 年減少。

安倍經濟學的三支箭,前兩支箭──貨幣寬鬆與擴大財政支出,目前看來都沒有射中靶心。最受期待的是第三支箭──結構性改革,像是開放移民、雇用外勞和市場自由化等,不過,這需要漫長的時間才能做到。

原本長年物價與成長低迷被視為日本特例,但在今日,新興國家也面臨人口老化危機。2050 年,全球估計約有三十多國將加入日本成為「超高齡」(superaged)社會,意思是全國至少 2 成人口為 65 歲以上老人。台灣預估將在 2025 年邁入超高齡社會,所以日本能否掙脫長期通縮,也將成為我們學習的課題。

(本文由 財訊 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