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怪外匯存底減幅縮小,傳中國人行改用衍生性商品護匯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6 年 03 月 26 日 0:00 | 分類 中國觀察 , 財經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難怪外匯存底減幅縮小,傳中國人行改用衍生性商品護匯


中國外匯存底降幅趨緩,原因不是經濟恢復穩定,而是央行改用衍生性金融商品阻貶?消息人士透露,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察覺不對,施壓人行公布持有的衍生性商品部位。

華爾街日報 21 日報導,據了解,中國外匯存底跌太兇,人行不再直接賣美元買人民幣,改透過衍生性商品支撐人幣,如遠期交易(forwards,約定在未來以固定價格購買某項資產)、期貨等。詳細來說,就是人行指示國營銀行借入美元、隨後出售,人行再和這些銀行簽訂遠期合約,交易資金之後才會計入人行的資產負債表。

這麼做的好處能緩和外匯存底減幅。正值中國經濟放緩之際,此舉也可從金融體系抽走較少人幣,而且干預匯市的證據也較不明顯。據傳,IMF 要求人行揭露持有的遠期交易和期貨部位。部分人士估計,當前人行握有的遠期交易總額介於 1,500 億至 3,000 億美元之間。

近幾月來人行多用衍生性商品支撐人幣,外匯存底降幅明顯減少,2 月份中國外匯存底減少 285.7 億美元,遠低於 1 月份的 995 億美元。彬元資本(Binyuan Capital)投資長 Zhou Ping 說,用遠期交易可以阻貶,卻讓外界更難推估資本外流的實際規模,也無從得知當局為了護匯,動用了多少外匯存底。

 

外流資金用於償還外幣計價債務

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22 日人幣匯率中間價為 6.4971 元兌 1 美元,較前一交易日(21 日)中間價 6.4824 元貶值 147 基點。

部分機構表示,中國資本外流情況沒有想像嚴重。CNBC、華爾街日報先前報導,中國 2 月份外匯存底續減,降至 4 年新低,不過由於 2 月份降幅減少,而且國際清算銀行(BIS)表示,當地資本外流並非投資人落跑,而是企業憂心人幣貶值,搶先償還外幣計價債務,情況不如想像中嚴重。

中國外匯存底跌不停,外界擔心是投資人大賣中國資產,把資金匯往國外。BIS 替中國辯護,在季度報告指出,不少外流資金用於償還外幣計價債務。BIS 稱,去年第三季,中國企業的跨境淨債務減少,出走資金中有 340 億美元用於償付外債。

與此同時,先前人幣單向走高,各國投資人狂買,如今眾人出場也是中國資本外逃的原因之一。BIS 指出,企業和家庭減少人幣存款,外地銀行也減少在中國銀行的跨境人幣存款;特別是台灣、香港、澳門、南韓、新加坡等,2015 年第三季人幣存款減少約 400 億美元。這些地區的人幣存款需求減少,銀行取出存放在中國的跨境人幣存款,導致中國出現 800 億美元的資本外逃。

(本文由 MoneyDJ新聞 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