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航拿獲利堵破口,化解新政府難題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6 年 07 月 02 日 0:00 | 分類 人力資源 , 財經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華航拿獲利堵破口,化解新政府難題


選在蔡英文總統出訪巴拿馬的這一天,上千名華航空服員展開街頭罷工。其後,華航新董座何煖軒對桃園市空服員職業工會 7 項訴求照單全收,空服員高喊勝利,罷工落幕。

但是,華航的新挑戰,才正要開始。

這是華航成立 57 年來,空服員成功發動的第一個罷工活動,華航公告 3 天損失 5 億元。華航同意空服員 7 大訴求,引起地勤人員不平,由華航企業工會出面力爭比照辦理,6 月 27 日協商破局,揚言也要罷工;同體系的華信航空工會也喊話跟進,連鎖效應發酵,勞資爭議嗅不出和平解決的氛圍,讓華航的營運前景飛入愁雲。

競爭對手長榮航去年客運載客率高達 83%,拿下國籍航空第一名,今年 6 月中旬也獲全球知名航空顧問公司 Skytrax 評比為五星級航空,為全球第 8 家獲獎的航空公司,在服務面獲得評比最高榮譽。

今年前 5 月,長榮累計營收近 574 億元,年增 4.21%,而華航營收為 572 億元,小輸長榮。與去年同期相比,華航交出衰退 6.39% 的成績單。

航空產業分析師表示,除空服員罷工,華航還面臨大量機師排休的夾擊,被迫取消今年第三季逾百班次的台日航班,等於「拱手將黃金航線讓給對手」。

再看罷工結束後的第一個股市交易日,華航 27 日收盤價每股 9.9 元,失守票面價,長榮航每股為 14.9 元,高出華航股價 5 成。

 

公股股權佔 45%
罷工代價,政府也跟著埋單

從營收表現、客運航班班次的一增一減間,航空雙雄的競爭力高下立判,而罷工帶來的不確定性,更讓乘客和投資人有所顧慮。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營運長吳偉臺認為,華航的公股股權約佔 45%,因罷工付出的沉重代價,不只員工和股東要承擔,政府也要埋單。華航企業工會理事長葛作亮則透露,華航 5 月估計虧損 2 億元。

華航 27 日發布重大訊息指出,就罷工事件協商結果,空服員外站津貼由每小時 3 美元調升至 5 美元,以及國定假日出勤給付雙倍工資等,初步估計每年將增加支出 5 億 5 千萬元。

成大交管系副教授戴佐敏表示,不平等待遇將製造公司內部對立,接下來機師、地勤也將要求比照辦理,經營階層恐難以收拾局面。

華航前總經理張有恒曾表示,空服員外站津貼提高至 5 美元,每年將增加 9 億多元支出,若機師、地勤也要求比照增加旅費津貼,估計要花費 15 億元,合計每年要額外支出 24 億元,對公司財務是極大負擔。

過去 5 年來,華航年平均獲利也不到 10 億元,提高的人事成本,將損及華航獲利,也難對股東和社會交代。

 

外部競爭擴大
若無共識,勞資恐兩敗俱傷

「旅行社每天都在流血,」旅行公會全聯會發言人李奇嶽說,罷工 3 日,全台三百多家業者損失慘重,至少有 400 團滯留海外或無法出團,損失上看 1 億元,旅行公會全聯會已向華航協商求償。

航空業為完全競爭的市場,除面對阿聯酋航空來台插旗,搭乘廉航風氣興起的外來競爭,加上兩岸及歐洲線客運需求減少,華航勞資關係若時有衝突,航班如期的不確定性籠罩,將導致部分客戶轉搭其他航空公司。

何煖軒雖甫上任就救火成功,但短期內華航獲利與股價,恐怕不容樂觀,新管理階層也將持續面臨股東、員工、客戶、市場的多重挑戰。

(作者:林淑慧;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商業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