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委曾銘宗:金融沙盒要趕快做,台灣沒辦法再等了!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6 年 07 月 22 日 7:24 | 分類 支付方案 , 網路 , 財經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立委曾銘宗:金融沙盒要趕快做,台灣沒辦法再等了!


「金融沙盒台灣要馬上做。台灣沒辦法再等了。」立委曾銘宗召開金融監理沙盒(Regulatory Sandbox)公聽會。會中曾銘宗表示,已著手相關提案的連署。

沙盒是什麼?

沙盒(Sandbox)一詞來自於軟體工程,在軟體的開發過程中,為測試程式碼時建立一個與正式環境隔離的測試環境。而後衍生至金融領域「監理沙盒」概念,也就是說,為「非」銀行或金融業,提供一個安全試驗的場所,讓業者可以把商品先賣給消費者,並暫時享有「法規豁免」權,讓新創業者不再擔心遊走於金融法規的灰色地帶或被法規限制無法創新。
「沙盒測試比一般核准程序更簡單快速。但不適用於擬取得銀行執照的業者。」金管會資訊服務處處長蔡福隆指出。

 

哪些國家有這些機制?

目前以英國與新加坡兩國最為積極。英國跑最快,英國金融管理單位FCA在今年5月開始運作沙盒機制,新加坡也追隨英國的腳步在6月跟進。

英國的沙盒機制中主要有三個階段:

  1. 申請評估階段:依資格條件篩選合格的少數企業參與。
  2. 試驗中:每周回報是否依規劃時程達成目標,重要發現與風險管理等
  3. 試驗完畢:完成試驗後,在四周內提供最終報告,FCA根據報告提供意見。

英國與新加坡藉沙盒搶人才,台灣不做不行

對台灣金融創新者來說,台灣金融法規規定嚴格,很多金融科技創新不能做,現有金融法規鬆綁又緩不濟急,沙盒是有效的解決方案。而英國與新加坡則藉由沙盒機制的彈性開放作法,吸納各國金融人才,到英國和新加坡創業,是一種人才角力戰略。

「台灣金融創新發展環境比英國與新加坡都落後,這些國家跑在前面,有這樣的機制,台灣更需要引進這樣的機制。」立委曾銘宗說。台灣金融科技董事長王可言則強調,「現在不做真的就太晚了。在法規修法之前,沙盒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過渡模式。」

除了讓台灣的金融新創業者有發展的空間,發展金融沙盒的重要議題在於爭取國際金融科技人才來台創業。立委余宛如指出,「台灣法規太嚴格,把自己的人才都趕跑了,國際的人才也不會來,金融沙盒一定要做,創造一個金融創新有善的環境把人才留下來。」

台灣花旗銀行法務中心負責人李懿哲點出,「台灣金融法規相對嚴格,若台灣推行沙盒機制,參與的團隊若能證明商業模式可行,其他國家的監管單位接受度就更高了。」

 

金管會態度較為保守

金管會副主委桂先農,對於沙盒機制較為保守,他指出,「英國沙盒非常的新,還沒有個案,成果到底如何還未可知,可以先觀察。金融創新也會導致金融海嘯,金融創新是要有責任的,創新很重要,但風險管理也是核心。」

桂先農指出若台灣要推行金融沙盒,則先要處理法規問題。「英國是不成文法國家,法規很有彈性,但台灣是成文法,台灣責任豁免權必須透過立法院通過的,有法律位階問題。」

(本文由《數位時代》授權使用;首圖圖片來源:Flickr/melissa majorowski cc by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