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台金牌股賺很大,不靠中國年賺半個資本額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6 年 08 月 07 日 0:00 | 分類 國際貿易 , 財經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愛台金牌股賺很大,不靠中國年賺半個資本額


當中國工廠光環褪色,低成本優勢不再,紅色供應鏈的威脅步步進逼,不為人知的是,台股上市櫃公司年賺半個資本額的高獲利族群中,已有 65 家製造業可以不靠中國賺大錢。這群前導部隊將是台灣經濟轉型的火種,他們究竟如何做到?

2015 年,中國經濟成長率 6.9%,是 1990 年以來首次低於 7%。1990 年,是台商在中國大放異彩的起點,當時,外商因天安門事件撤資、觀望,台商危機入市,挺身而進,拿到最好的設廠條件,盡情享受低勞工成本的果實。

時隔 26 年,IMF(國際貨幣基金)今年 5 月發布的報告中指出,中國經濟成長放緩,影響商品價格、貿易與金融,中國經濟轉型可能使台灣經濟成長率減少逾 0.35 個百分點,南韓減少逾 0.2 個百分點,馬來西亞減少 0.15 個百分點。其中,台灣與中國在貿易與金融關係密切,受到中國經濟轉型的短期負面衝擊最大,今年經濟成長率頻頻下修,「保一」希望渺茫。

「我們的結構轉型,從 1990 年,台灣第一家電腦廠商在中國出現時,就應該開始進行。」這是總統蔡英文對兩岸產業從互補到較勁的看法。2003 年,她擔任陸委會主委時也直言,「相對於中國,台灣只有領先 5 到 10 年的時間」。如今,紅色供應鏈的威脅迫在眼前,她仍舊抱持信心,因為台灣在整體社會結構、人才培育都比較好,只是「創新孵育」的機制沒做好。

 

能捨!不賺中國低成本的勞力財

政治人物即使有能力看清趨勢,卻經常因為權力分配、政治角力、甚至選票交換等因素,看得到、講得出、卻不一定做得到;企業領導人不一樣,看清楚趨勢,可以提早布局,忍耐幾年利潤不佳,蹲好馬步、基礎穩固後,自然水到渠成。日本、中國、台灣政府這兩年才在推動的結構改革,很多企業早已完成布局,正搭上順風車,默默大賺趨勢財。

神腦集團下的神準科技,生產網通產品,董事長蔡文河 1990 年代在台達電工作,接觸中國製造業環境,當時台達電的變壓器、線圈、電源供應器都屬勞力密集產品,1991 年陸續移到中國生產。隨後,蔡文河接手台達電旗下的達創總經理,又轉任光寶集團網通事業部總經理,業界經驗近 30 年,台達電、光寶都是電子業的老牌中概股,投資獲利豐厚,蔡文河當然是一位「中國通」。

他回憶,在 1990 年到 2000 年間,中國作業員月薪約 300 到 500 元人民幣,只有台灣勞工的一成左右,台商為了節省人工成本,製造業大量進入中國,事後回想,從這時候開始,台灣的技術漸漸移到中國,現在大家都知道問題在哪裡。2000 年以後,中國勞工意識抬頭,有三金(養老、失業、工傷保險金)、五金(三金再加上疾病、生育保險金)的政策,到現在十幾年下來,大城市的工程師、白領階級,起薪約台幣三萬多元,跟台灣差不多;如果有 3 到 5 年的經驗,整個成本(含所有勞工保障),已經比台灣還高。

2006 年,蔡文河從神腦獨立、創立神準時,決定走一條和老東家們完全相反的路:不去中國設廠、百分之百台灣製造,創立自有品牌 EnGenius。他認為,台灣從 1980 年代起,科技業開始跟日本、美國做生意、學經驗,不管是硬體或軟體,都有很深厚的技術。最好的例子是工研院獨立出來的台積電,技術生根在台灣,現在已經是世界龍頭。

不過,大部分的台灣老闆滿腦子都是做代工、衝營業額,尤其上市櫃以後,法人會一直追問成長率。成長率不好,股價就跌,技術堅持與股價漲跌間,永遠是一場拉鋸戰,界線一旦失守,技術和創新就無法在台灣生根。

「我過去 20 年都在做 OEM,幫人作嫁,客人說要做什麼,你就去談成本、談材料,代工就像是一部機器,客人叫你做什麼就做什麼。」結果,蔡文河創業時,台商已經教會中國廠商,例如 TPlink(普聯技術)等,以低價搶市,網通業景氣很差,家用、中小企業市場,都被中國廠商打得很慘。

當初,沒有人看好「台灣製造」,蔡文河洗腦似的一遍又一遍對股東、對員工講,要利用台灣訓練的人才,做出差異化,不應該一味追求低成本,創業之初就避開大宗產品。但是,做品牌靠廣告、代言,提高品牌知名度,要花很多錢,只有大公司才有辦法,神準卻沒錢。

蔡文河繞過「品牌」這條昂貴的路,從「產品力」下手,就是差異化、特色、創新,他一向秉持「只有夕陽觀念,沒有夕陽產品」,就像台灣以前是毛巾王國,大宗產品外移中國後,改做造形毛巾,又闖出一片天。神準鎖定企業級、戶外型等少量多樣產品,當時還是思科、Aruba 的天下,中國做不出來,神準卻以價格及品質取勝,客戶接受後,就是怎樣去行銷,這是脫離價格競爭必須走的路。技術的馬步蹲得穩,神準自 2013 到 2015 年的 EPS (每股稅後純益)都超過一個資本額,分別為 10.03、12.63、16.6 元。

 

能磨!堅持產品創新力做出差異化

做代工生意是拎著一個皮包去跑客戶,品牌卻不能只有少數人知道,而是要很多人知道,神準雖然沒錢打廣告,卻有好產品,蔡文河的「細胞分裂法」登場,先去國際大城市設分公司(那時候還沒有網路關鍵字行銷),例如洛杉磯、邁阿密、新加坡、杜拜、荷蘭等,每一個辦公室都不大,成本也低,採用口碑行銷,從分公司拎著皮包去找當地代理商,提供免費樣品來打開市場。像星巴克、連鎖旅館、補習班等場所的無線上網,都向神準買整套系統的軟硬體服務。

歐洲則以荷蘭為中心,每個國家請一名銷售代表,付他低的薪水、高的佣金,好處是神準的成本負擔低,銷售代表好比自己創業,賣得多賺得多,他會很勤奮的在當地跑客戶,比做廣告成本低,又有效,這就是細胞分裂的行銷模式。

除了歐、美市場,金融落後國家的移動通信、行動支付正快速起飛,非洲的肯亞人口 4 千萬,已有一千多萬人使用行動支付,比台灣還要普遍,電信業者以無線 Wi-Fi 補固網的不足,神準的產品已經賣到肯亞、印度、埃及等新興市場,迎接未來 4G、5G 升級的商機。神準工廠留在台灣,為了填飽產能,除了品牌,代工仍佔七成營收,「和我們產品級數相當的才做,不會去做低成本」,蔡文河說,代工客人都是自己找上門的。

 

求變!在大趨勢中不斷尋找新藍海

今年全球景氣不明,「這是市場的問題,神準營收會比去年下降一些,雖然毛利率差不多,但絕對金額下降,EPS 也下降」,面對逆境,蔡文河並不避談 EPS 下降,反而很坦然地告訴媒體,不會因為這樣去接沒營養的訂單。藉此空檔,他親自設計出一對毛茸茸小熊造形的行動電源,準備搶攻年輕族群,將在「神腦線上」電商平台開賣,蔡文河再次提到「只有夕陽觀念、沒有夕陽產品」這句話。在景氣不佳時多方練兵,對他,已經養成了習慣。

他知道,未來金融科技(FinTech)、物聯網、4G、5G 是神準一定會抓住的大趨勢。公司未來的兩大主軸,第一、以無線網路為核心,發展企業用 MIS(管理資訊系統)雲端管理平台,目前神準的軟體工程師已是硬體的 3 倍;第二,硬體的垂直整合,自製關鍵零組件,例如高階、通訊用電源供應器,目前 15% 自製,到明年可以全部自製;還有天線,現在 98% 都自製,還可以外賣。

 

逆轉!上市櫃公司去年中國獲利走下坡

事實上,中國製造低成本不再,台資企業包括零售業的大麥克吹熄燈號;童裝大廠的儀大中國廠破產,還拖累了台灣母公司解散;製鞋大廠寶成旗下的裕元,這兩年也因罷工被盯得滿頭包。台商在中國的投資停滯不前、高峰已過,更普遍的行動是慢慢移出中國,以製鞋、家具、成衣、低階電子業最普遍,而過去很多投資是繞過台灣投審會,撤資也是悄悄進行,據估計,近兩年從中國撤出的台資高達 500 億元。

外資也面臨困境,2015 年起,包括微軟、星辰(Citizen)、松下(Panasonic)、日本大金(Daikin)、諾基亞等製造業紛紛撤離中國,將工廠遷往東南亞或回流本國。即使想加入「騰籠換鳥」也有諸多限制,Google、臉書進不了中國;肯德基、麥當勞、蘋果經常成為民族主義反美情緒的出口,近日南海爭議,就有民眾在店門口拉布條;中國的外資投資統計也印證,2007 年到 2011 年間,外資投資中國年成長率還在 10% 以上,2012 以來只剩下 5% 左右……

再看台灣上市櫃公司,根據 CMoney 統計,去年上市櫃公司轉投資中國的帳面淨值還較 2014 年增加 349 億元,但獲利卻減少,認列來自中國淨損益為1,875 億元,較 2014 年的 1,957 億元減少 82 億元;佔整體稅後純益的比重也從 2014 年的 12.35%,降到 2015 年的 11.76%。勤業眾信會計師事務所總裁郭政弘認為,勞工成本增加應是主因。

再進一步分析,到底有多少台商已經逃離了紅潮威脅呢?在一千六百多家上市櫃公司中,去年 EPS 高於 5 元有 191 家企業,其中,中國資產佔總資產比重低於 10%、且中國獲利佔總獲利也低於 10% 者,高達 91 家。換言之,年賺半個股本以上的高獲利公司中,有 47.6% 對中國的依存度並不高,扣掉金融、營建、服務業之後,還有 65 家製造業,可以不靠中國賺大錢。

分析 65 家製造業名單,多家產業龍頭名列榜上。市值高達 4.4 兆元、剛創歷史新高的台積電是晶圓代工龍頭;市值高達 4,533 億元的大立光則是手機鏡頭之王,生產基地就留在台灣;華碩精耕全球品牌,中國的市場佔比也不高。

 

出列!65 家製造業不靠中國賺更大

除了高技術的電子業,勞力密集的紡織業藉由南進闖出一片天,聚陽董事長周理平說,公司僅有 6% 產能在中國,其他 94% 都在南向的幾個國家。他認為,紡織業相對電子業更適合南進,也不覺得台廠起步太晚。

自動化、智慧製造的企業,龍頭上銀在蘇州投資 8 億元的新廠,剛剛動工,預計明年啟用,公司規劃投產後年產值約 130 億元,和現在一年的營業額差不多,算是相當重要的投資,未來成效如何須密切觀察。在全球伺服器滑軌市佔率高達三成的川湖,去年 EPS 高達 20 元,就完全以台灣為生產基地,精益求精,毛利率高達五成以上。

還有原本做傳統運動用品,轉型進入汽車輪圈的興櫃公司巧新,不做大宗產品,瞄準的是高級跑車,單價提高到一般產品的幾十倍,客戶還是絡繹不絕,根留台灣創造高獲利。

民進黨政府上台後,致力推動五大創新產業,希望引領台灣經濟轉型,但是,有遠見的企業家,早已布好棋局,分散中國風險、征戰全球市場,這群前導部隊將是台灣經濟轉型的火種,「愛台金牌股」也是值得投資人長期追蹤的標的。

(本文由 財訊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達志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