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美聯軍成形迎接 DRAM 新時代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7 年 01 月 02 日 0:00 | 分類 晶片 , 記憶體 , 財經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台美聯軍成形迎接 DRAM 新時代


台灣記憶體產業,進入台、美聯軍時代。美光出資千億元,擁抱台灣記憶體產業,拋開中國追兵,搶食未來 3 年大成長,這將影響台灣半導體產業的工作和機會。

為了這一天,美光執行長鄧肯(Mark Durcan)已經準備了一年。12 月 12 日,他踏著愉快的腳步,踏進桃園原華亞科的廠房,幾天前,華亞科的標誌旁,早已立起全新的美光招牌。

「台灣是我們最重要的 DRAM(動態隨機記憶體)製造基地」,這句話,鄧肯過去一年已經講了不只一次,為了這樁美光在台最大規模、高達 1,325 億元台幣的併購案,他今年頻頻穿梭在台、美之間。

當中國積極投資記憶體產業,拚命向美光招手時,美光卻選擇投入巨資、把台灣打造成美光的 DRAM 旗艦基地。

DRAM 是為美光帶進近 5 成營收的重要產品項目,美光在全球 DRAM 產業市佔率達 20%。美光每生產價值 10 元的 DRAM,就有價值 7 元的產品是在台灣製造,台灣早已是美光最大 DRAM 製造基地,2015 年相關營收達 607.62 億美元(約 1.9 兆元台幣)。

雖然茂德、力晶等台灣公司淡出標準型 DRAM 市場,但美光逐步接手原有的台灣 DRAM 廠,目前台灣 DRAM 月產能仍高達 65 萬片,是全世界僅次於南韓的重要 DRAM 生產基地。

美光每次都買在低點
投資台灣逾 3 千億  持續加碼

鄧肯宣布美光未來在台灣的投資計畫。這一刻,美光不只擁有位於台中、原屬瑞晶的一座 12 吋廠,又多了兩座華亞科的 12 吋廠,還可能在台灣興建封測廠,美光在台灣的投資總額已超過 3 千億元台幣,而且還在持續加碼。

未來,你要投資台灣最大的 DRAM 供應鏈,就要到美國買美光的股票。鄧肯從美國愛達荷州波夕市的總部下令,在地球另一端,台灣的 DRAM 基地就會全速運轉,為美光生產最有價格競爭力的產品。

現在,全世界記憶體產業只剩下 3 大勢力:南韓的三星、海力士和美國的美光。業界評價,美光精於拿捏併購出手的時間,每一次都能買在低點。

2012 年 2 月,日本爾必達破產,5 個月後,美光才宣布用 7.5 億美元(約 240 億元台幣)買下爾必達百分之百股權,美光市值隨即從 60 億美元漲到 360 億美元,還取得爾必達研發出的 20 奈米鋁製程技術,成為美光降低生產成本的關鍵技術。

美光入股華亞科也是如此,2008 年,當時即將破產的德國奇夢達公司,把手上 3 成華亞科股權轉讓給美光,美光再一次買在低點。

這一次,華亞科股價表現亮眼,為何美光甘願捧大錢上門?

鄧肯在公開聲明中指出,「購併華亞科將為美光帶來財務和策略上的顯著效益」。一名業界人士觀察,「美光在全球投資 DRAM 廠,只有在台灣最賺錢。」攤開美光和華亞科去年年報,華亞科去年的毛利率高達 34%;美光做為技術母廠,毛利率卻只有 20%,購併華亞科馬上就能提高美光的獲利。

更重要的原因是,IHS isuppli 分析師麥可(Mike Howard)觀察,這是因為記憶體下一波大行情要來了,「DRAM 沉寂多年之後,現在正快速成長!」他曾是美光員工,他進一步分析,DRAM 行情今年 6 月出現一波大漲,主因是來自中國的手機及雲端伺服器記憶體需求大增,連老 PC 都開始出現新需求,「這波需求可望持續好幾年。」他分析。

購併華亞科的精算
獲利馬上拉高  打造旗艦基地

另一個值得深究的問題是,現在中國正用資金、市場等誘因,吸引全球半導體產業投資,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多次希望購併或取得美光技術。但美光為何選擇和台灣合作?台灣未來在美、中、韓競爭的記憶體產業裡,又能扮演什麼角色?

本刊採訪多位半導體產業董事長、總經理及產業分析師,得到的結論是:目前全球記憶體產業已整併到剩下 3 家,市場又將跨入下一個成長循環,沒有人急著投資擴張產能、消滅對手。領頭羊三星剛遇上手機爆炸危機,急著靠記憶體拉高獲利,更不可能在此時殺價競爭。

「三星、海力士、美光都心照不宣,不去中國,也暫時都不支持中國做 DRAM,3 家剛好平衡了,再加一家新競爭者(指中國)大家都不要混了!」一位產業高層不諱言。

三強鼎立的戰略平衡
中國參一腳  大家就不要混了

南亞科總經理李培瑛也指出,「液晶顯示器(LCD)、太陽能、發光二極體(LED)的經驗,南韓人都看到了,」他分析,南韓經濟靠三星等大財團支撐,「三星電子的淨利,四成來自 DRAM,一成來自 Flash」,他進一步指出;另一家韓廠海力士淨利更有 80 至 90% 來自 DRAM,「他們會願意把技術授權給中國,增加競爭對手嗎?」

至於美光,李培瑛分析,美光如果把技術授權給中國,記憶體產能一旦大量開出,「他在台灣 3、4 千億元的投資怎麼辦?」另一名半導體產業高階主管表示,「更何況,川普上任之後,要和中國廠商合作根本想都不用想……」

力晶創辦人暨執行長黃崇仁則認為,台灣半導體製造成本比中國低兩成,「中國做 DRAM 不是那麼容易,因為建一座新廠成本太高,力晶 12 吋廠 1 顆成本不到 2 元,因為我們都折舊光了,但是中國新廠一顆成本要 2 至 3 元;因為全新建廠成本昂貴,連三星也是把舊廠升級,不蓋新廠,他的設備也都折舊光了啊!」他解釋,力晶到中國投資,主要是有當地資源挹注,才到當地做面板驅動 IC 生意。

未來,中國在記憶體技術上的攻防戰將日趨激烈。以三星為例,雖然早已在中國投資 DRAM 廠,「三星在中國是獨資,即使在陜西西安,能接觸到技術的全是南韓人。」一名半導體業者觀察。中國要投資 DRAM 產業,如何取得技術是一大難題。

安徽合肥市政府與北京兆易創新合作、由中芯國際前執行長王寧國操刀的合肥長鑫,背後也有故事。業者透露,合肥長鑫的技術是來自一群由海力士和三星工程師組成的雜牌軍,中國挖角 16 人投奔合肥長鑫;南韓政府因此發存證信函給這 16 人,嚴厲警告,業者透露,「大意是:要是敢拿南韓的技術這樣做,把你追殺到天涯海角!」這 16 人投奔合肥長鑫開發記憶體的計畫因此不了了之。

另一股勢力,是聯電和廈門市政府合資的聯芯集成電路。一名半導體產業高層指出,聯芯設立的部分資金來自廈門市政府,廈門市領導班子換人,新接手的副市長不願為前人開出的支票埋單,聯芯集成因此遲遲拿不到款項。

明年記憶體景氣看旺
雲端時代需求大  台廠扮要角

至於最被看好的長江存儲,營運長就是華亞科前董事長高啟全,他帶著過去部屬、華亞科前副總經理施能煌轉戰紫光集團,業界傳出,他甚至回台灣開設人力仲介公司,挖角台灣 DRAM 設計團隊到中國工作。

中國能否快速取得 DRAM 技術,各方看法不一,有人認為,台灣原有 DRAM 研發人才,也在尋找出路,「只要挖走 7、8 個人,就能做出產品。」但也有人認為,記憶體產業經歷多年競爭,如果挖走 7、8 個人就能改寫競爭態勢,恐怕也太小看記憶體產業,光做出產品不夠,必須要有夠強的技術和經營能力,才能把產品價格做到有競爭力。

李培瑛就認為,「未來 3 到 5 年內,只要全球三大記憶體公司不協助中國,全球記憶體產業就會維持現狀。」集邦科技記憶體儲存事業處研究協理吳雅婷也分析,中國廠商取得 DRAM 專利技術有困難,至少 3 年內製造良率難以達到成熟標準。

值得一提的是,與紫光集團合組長江存儲的武漢新芯,曾是 NOR Flash 記憶體廠商飛索(Spansion)的代工廠,有這層淵源,飛索願意將旗下的 NOR Flash、NAND Flash 授權給長江存儲;目前,長江存儲正藉由飛索的技術發展 3D NAND Flash,已達試產階段。

從英特爾、美光到南亞科都看好記憶體將出現大成長。李培瑛預估,明年記憶體景氣看旺,不會再出現 2008 年時割喉殺戮的慘況。雲端時代,從伺服器到手機,需要處理的資料大幅增加,這是記憶體產業的大機會!

過去,曾有人喊出「台灣記憶體產業已死」的論調,但預言始終沒有成真。以台灣 DRAM 生產量佔全球約 20% 估算,2015 年,台灣 DRAM 產值高達 90 億美元(約 2,800 億元台幣),是影響全球 DRAM 市場的關鍵少數。

精打細算的美光,祭出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對台投資,足見未來 3 年,記憶體產業應該還有一波值得期待的榮景。

(本文由 財訊 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