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翔掛牌新模式,中國市值是台灣的 4 倍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7 年 04 月 16 日 12:00 | 分類 中國觀察 , 財經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亞翔掛牌新模式,中國市值是台灣的 4 倍


亞翔集成在上海掛牌,不到 3 個月,市值已達台灣亞翔近 4 倍; 亞翔開啟的新模式,正牽動台灣企業與中國資本市場的微妙新關係。

「台灣亞翔今後有單就接,沒單就回家吃自己!」談到在中國掛牌的公司股價 3 個月漲 4 倍,談話鏗鏘有力、性情豪爽敢言的亞翔董事長姚祖驤不禁得意地說。雖然是一句玩笑話,但也說出了許多台商的內心獨白,兩岸股市市值的天壤之別,正微妙地牽動台商的心。

股價是最現實的,2016 年 12 月 30 日,無塵室方案供應商亞翔成功分拆中國投資事業──亞翔集成科技(蘇州),在上海證交所掛牌上市,破天荒成為首家「T+A」股(同時在台股及中國 A 股掛牌)的公司。

亞翔集成掛牌後,股價一路從 7.11 元人民幣急遽攀高,至 3 月 27 日最高達到 38.39 元人民幣,股價急漲逾四倍;同時期,台灣亞翔也被帶動漲了一波,3 月 22 日漲到 41.1 元。如今,亞翔集成市值市值達 65.6 億元人民幣,是台灣亞翔市值 77 億元新台幣(約 17.5 億元人民幣)的 3.75 倍之多。

亞翔叫好又叫座的「T+A」股掛牌模式,已成為許多台灣廠商追隨的典範。然而,外界甚少知道,其實亞翔集成從申請到正式上市,歷經 8 年才終於得償所願。

200 年,聯電要在蘇州建立和艦廠,亞翔只得跟著客戶過去,為了避開外資身分,而成立了亞翔集成方便接單。姚祖驤回憶說,由於工業工程必須投注龐大資金,但若拿台灣資金往內投,會有外匯管制與風險存在,再加上在中國境內取得資金的成本過高,為了追求永續經營,2007 年才開始嘗試就地掛牌上市。

掛牌之路走 8 年  歷任 4 屆證監會主席

然而,2008 年適逢全球金融海嘯,中國 IPO(首次公開募股)停了一年多,接著亞翔又遇到一大筆帳款沒收回來;而後,2012 年重新申請,不料 2013 年又碰到專項的財務審查;到了 2015 年,又遇到中國股災,所以這一遭竟然走了 8 年,歷任了 4 屆證監會主席。亞翔財務總監陳淑珍苦笑說,「我們什麼都碰到了!」

「算是破紀錄了!」輔導亞翔集成在中國 A 股掛牌上市的富蘭德林證券董事長劉芳榮說。不過,亞翔集成算是苦盡甘來了,因為當初好幾家同時送件的,最後都因為利潤未達標、公司關閉等諸多因素而撤件了。

沒在中國上市,會承擔更多風險

亞翔集成在中國正式掛牌上市,已牽動了台灣企業與中國資本市場的新關係。劉芳榮說,「亞翔集成的案子很多人都在學習,我可以大聲講一句話,他們的案子也在教育證監會審查的人。」正因為「T+A 股」的模式非常創新,所以當初連中國證監會都看不懂。劉芳榮認為,亞翔的案子,對於之後證監會核准其他台灣企業 IPO,絕對會有很大的幫助。

如今,亞翔「T+A」股已成為不少台商群起效尤的對象,不過,劉芳榮不諱言,「現在有符合資格在排隊等 T+A 股的絕對只有個位數字,而且還要再砍半。」

歷經 24 年的創業,姚祖驤深切觀察,為了企業長遠的發展,上市是正確的道路。以下為姚祖驤的第一手告白:

我在工程界一路走來已經 38 年了,人家問說你怎麼那麼厲害,白手起家?我根本不知道,我只做我專業的事情。我很早就介入無塵室,一直在無塵室裡打轉,隨著台灣產業不斷升級,我也跟著升級,就這麼簡單。那我為什麼會想要在台灣上市,因為大家都上市了,別人問我為什麼不上市?我就說好,所以我也跟著上市。

中國市場這 20 年衝起來了,我的客戶往中國走,我也跟著往中國走,我是「兔子跟著月亮跑」。到了中國,因為工程是屬於當地的資源,要用當地的人,也要想辦法用當地的資金;因為工程的資金量相當大,你不可能拿一個外地資金一直往裡面投,既有外匯管制又有外匯的風險存在。那你如何在當地能取得資金?在中國當地取得資金的成本相當高。

分拆兩岸掛牌,「獨立性」是關鍵

我當初的財務跟法律都委由劉芳榮,結果 2007 年,我們在聊天,就講說來試試看,所以我們就去申請。當時也沒講什麼策略,都是隨著發展一直走,沒想到走了 8 年,最後還是成了。這件事情給我的心得是,當你要決定一件事情,要去做的話,很重要的一個就是堅持,沒有堅持的話是走不下去的。

工程是民生基礎產業,而且是非常底端的產業,雖然這個產業是永遠不會消滅,但是你的利潤很薄,你必須付出很大的心血,必須對客戶負很大的責任,所以你要怎麼讓公司有可持續性的發展?你只有上市。我認為上市,從企業的發展來講,是正確的道路,尤其是在工程行業。事實上,要去做國際工程的時候,假如我們沒有在中國上市,可能要承擔的風險會更多。其實,我覺得台灣的公司,假如做得不錯,要到中國去做的話,要注意兩件事情,一件是同業競爭,另一件事是獨立性。所謂的獨立性就是獨立財務、獨立採購等。

但是一般公司很難做到獨立性,很多企業跟我所在的行業不一樣,必須要統一採購資材(公司內部管理資源與材料),台灣沒有資材,都跟國際買,所以他們都必須統購,再來分。

再來,獨立性會困難,是因為台灣很多企業都已經是專業經理人在經營,那今天派到國外的專業經理人也是專業經理人派去的,中間的權力和信任度可能都有問題。一個專業經理人,授權另外一個專業經理人,但這邊又要獨立性,從公司治理架構來看是不太對的。

反過來看,一家公司給他的分公司或子公司獨立性,風險也是很大的。那邊還沒有成形的時候,你怎麼敢讓他獨立?他那邊虧損,你要怎麼辦?誰要負這個責任?但這兩邊都是我的公司,大部分都是我的錢,這就是別的公司要去做的困難度。

今天我是投資者又是專業經理人,對我來講,我做得到獨立性啊。就好比亞翔與亞翔集成的單子怎麼分?中國的單子就算亞翔集成的,台灣的單子就算亞翔的,因為獨立性啊!

(本文由 財訊 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