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千餘項專利,大立光核心研發部隊揭密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7 年 07 月 22 日 12:00 | 分類 人力資源 , 財經 , 鏡頭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手握千餘項專利,大立光核心研發部隊揭密


這批人,是大立光勝利方程式的關鍵。從蘋果、三星到舜宇光學,都想要大立光手上的技術。 為何這個第一名的團隊,現在到了改變的時刻?

台中大立光總部戒備森嚴,連供應商想送貨進大立光,不只司機要拍照存證,還要登記盤查約 10 分鐘才能放行。即使是大立光員工,也禁止用手機聯絡,所有通訊都必須經過總機轉接。

為什麼這麼嚴格?

因為這裡是大立光最重要的研發基地,這家公司握有一千多項專利,2016 年,這家台灣公司在美國提告比自己營收大 117 倍的三星電子,雙方和解收場。到目前為止,不管是對玉晶光還是日本富士旗下的 Fujinon 公司發動專利訴訟,大立光都還沒嘗過敗績。

但是,大立光的這群專利研發部隊,卻從未曝光。根據大立光年報,大立光 4,300 名員工裡,碩博士員工只佔不到 5%,約 200 人。本刊整理大立光歷年專利發現,所有曾替大立光申請過專利的研發人才,人數也只有 61人。

碩博士員工不到 5%
專利研發人才成主力戰將

這群人為什麼重要?因為,光學是高度依賴整合的行業,每發現一種新的塑膠材料,大立光就搶先依據材料的光學特性,設計出更薄、性能更好的鏡頭。一位光學廠總經理觀察,鏡頭設計就影響生產、組裝的難度。當最容易生產的設計都被大立光搶佔,其他人只能用良率較低的設計生產。大立光手上的一千多個專利就像一千多個路障,卡住競爭對手的前進之路。

特別的是,本刊整理大立光的專利檔案發現,大立光的專利部隊,很多都是畢業不到 10 年的碩、博士。

以 6P 專利為例,6P 指的是 6 片比米粒稍大一點的塑膠鏡片疊合在一起,在極薄的空間內,製造出高良率的攝影鏡頭,從蘋果、華為到 OPPO,高階鏡頭都採用大立光的設計。我們分析大立光專利文件發現,許多大立光的 6P 專利,竟出自一位 2012 年交大光電所畢業的土博士廖淩嶢,過去 5 年,他一個人就參與大立光 51 種專利技術設計。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人是陳緯彧,當外界還在追趕大立光的 6P 專利時,他已經替大立光研發出 8P(指 8 片鏡片)的新設計。他是 2007 年都柏林三一學院的先進材料系(Physics and Chemistry of Advanced Materials)的畢業生,過去 10 年,他幫大立光設計出 212 項鏡片專利。

一名高材生
設計 212 項鏡片專利

大立光執行長林恩平如何把剛畢業的菜鳥,變成技術先鋒?本刊採訪其中幾位研發人員的朋友,發現大立光這幾年已經建立起一套訓練研發人員的流程。

他觀察,過去林耀英當董事長的時代,大立光是靠一群老師傅,靠多年摸索累積的經驗設計新鏡頭,「這些人很厲害!」他說,但林恩平這幾年開始引入新血。

他的朋友進入大立光之後,剛開始很不習慣,因為,跟其他公司仿照矽谷打造的研發環境相比,大立光對研發人員是採行軍事化管理,「他說,有點像當兵」。中午吃飯時間,只有被叫到號碼的人,一組一組去用餐;員工在大立光內部,手機訊號都被阻絕,所有對外通訊都要透過總機;每個人的行動都要按照公司的規律,「第一年他一度想走」。

但是,大立光也給他機會,「公司讓他每一站都去歷練」,他觀察。這是從德商 BOSCH 在台灣設立保勝光學以來,光學產業訓練人才的方式。讓老師傅帶著新手實作,然後,放手讓新人犯錯、嘗試。

林恩平就曾說,「大立光是很能夠容忍犯錯的公司」,讓新人設計一個造價昂貴的精密模具,即使一上線生產就撞爛,大立光還是會再給機會。

林恩平自己就經歷這個過程,他脫下小兒科醫師的白袍,進入大立光的第一年,就是這樣站在每一站歷練,「第一年特別辛苦」,他回憶,他特別喜歡跟最基層的工程師問問題,「學了 3、4 年才有結果」。就連專利這一關,林恩平也自己下手嘗試,在大立光的專利資料庫裡,還找得到林恩平參與申請的兩項專利。

林恩平的用人哲學
給新人機會  容忍犯錯

大立光敢要,也敢給。這群人是林恩平眼中的重要資產。「沒幾年,他就開一輛賓士回學校」,他羨慕地說。大立光要求嚴厲,還會要求跟員工簽 2 年一約的久任合約,但如果在大立光持續發展,剛畢業幾年的學生,「收入會比他的指導教授還好」。

今年,林恩平在交大的演講中卻透露,大立光對人才的需求變了,大立光最需要的就是電機和資訊的人才。

這是大立光另一波人才升級的開始,大立光過去在專利布局上,全圍繞塑膠鏡片設計和製造布局,最愛用的是光電和材料科學的人才。但交大光電系黃乙白教授觀察,光學技術的發展趨勢正在改變。

「未來會往系統方向走」,他解釋,以醫療領域為例,會有很多新的影像需求,要拿到這些訂單,不只是靠設計、生產最好的鏡頭,更需要電機的人才,設計出能讓鏡頭發揮到極致的硬體,也需要軟體的人才,把蒐集進來的數據,變成對醫護人員有意義的資訊。

但林恩平自己也承認,大立光員工裡竟連一個交大電機的畢業生都沒有!

更重要的是,對手舜宇光學已經搶先加碼投資人才。2016 年,舜宇在杭州設立舜宇中央研究院,這個研究院是舜宇光學在技術上的總管理處,外界只看到舜宇在手機鏡頭上技術還不如大立光,卻忽視舜宇不只在車用鏡頭出貨量站上世界第一,也已經布局 AR、VR、智慧家居領域,但大立光的專利庫裡,除了少數智慧醫療的專利,在這些領域裡,幾乎全都是空白。

今年,將是大立光發展的關鍵年。當眾人為大立光今年雙鏡頭的成功喝采時,林恩平能否跳出原有的格局,鋪開未來 10 年的藍圖,吸引一流好手共成大事,將決定大立光 10 年後會成為下一個諾基亞、還是蘋果!

(本文由 財訊 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