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紀工作論》書摘──為什麼提高工資如此困難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7 年 08 月 10 日 10:17 | 分類 推薦書摘 , 職場 , 財經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在電影《星艦迷航記》的宇宙,社會資本的問題獲得了解決。操控原子的技術已臻完善,任何人想要任何東西,幾乎都可立即「複製」。劇中的聯邦公民擺脫了物質的桎梏,能夠提升自己,享受生命中較美好和高尚的事物,甚至去大膽探索沒有任何人嘗試過的領域。

也許有一天人們終將達到這樣的境界,幾乎可享用無窮盡的富足,除非宇宙走到終點,不然我們可以盡情追求健康的玩樂。可悲的是,我們現在還活著的人不太可能需要操心這件事。儘管技術的進步如此快速,我們仍然牢牢地被稀少性綑綁。在我們的世界,技術通常能帶來自由,但資源的分配還是很重要,在很多情況下,技術的進步能帶來多大的自由,依舊要看社會組織容許的程度。

目前,世界經濟的運作架構深植於一個受到稀少性所限制的工業化環境。這個環境與數位時代的技術進展交互作用,導致勞工陷入困境。數位革命造成嚴重的勞動力過剩;直接造成一般勞工的工資承受下跌的壓力,同時也削弱了勞工相對於其他稀少要素的協商權,讓其他生產要素取得成長利益過大的比例。

如果數位革命能夠讓一般家庭想要購買的各種東西的價格下跌,舉凡牛排餐、合乎需要的房屋、品質最好的大學教育等,我們可能不會那麼在意這些不均。然而到目前為止,價格的下跌極度不均:有些跌很多(如數位娛樂),有些完全沒有(如還不錯的街區的房子)。

因此工資的停滯到後來造成很大的影響。大量勞工的低工資在分配上是不公平的,因為持續的經濟成長仰賴以市場為基礎的經濟體制,低工資則會破壞此體制的支撐力量。此外,低工資也會讓人們比較沒有誘因投資技術,以提高低技術勞工的生產力,或替代低技術勞工。從很狹隘的意義來看,這是好事:可緩和勞動力過剩的狀況,確保數百萬勞工繼續有工作。從較廣泛的意義來看,這是很大的問題;歸根究柢,讓生產力持續成長才是讓全人類得享更舒適生活的正道:人類就是透過這個方式,努力以更少的資源創造更多的產出,讓所有的人都可以擁有更多。

要創造更美好公正的社會,收入必須提高。不只是中國中產階級與富裕世界一%的人們的收入,而是全世界普通技術勞工的收入。全球流向勞工的收入份額,以及勞工收入流向最低九○%受薪者的份額應該保持穩定,然後回升到一個世代之前的水準:當時最高一%的人占全國收入不到一○%,而不是一○%到二○%之間,像現在的英美一樣。

但提高收入在經濟上和政治上都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本章要探討這個問題的經濟學,後一章談政治學。

聰明工作

一般而言,若要提升貧窮開發中經濟體的兒童教育水準,再沒有一種解決方案的效果堪與移民到富國相比。但這個事實也凸顯出為什麼不能寄望教育可解決勞動力過剩的全球問題。在富裕國家,欠缺專業醫師並不是成長的瓶頸。如果在美國工作的醫師人數增加一倍—不論是透過提高本地勞工的教育程度,或是接受移民勞工—都不會促成美國經濟成長的明顯提升。這會讓醫師相較於整體勞動力更足:醫師的協商權會降低,收入會增加得較緩慢—或甚至可能下跌一點。因此,醫師增加一倍對新的醫師是好的(他們的薪水會提高),對美國消費者也是好的(因醫療服務的價格降低,他們得以享受實質收入的一次性提高),對醫療公司的經理和業主也是好的(可以降低工資額,提高利潤)。這些益處大部分是因為原有醫師的協商權與工資都降低了。

不只是最需要學術能力的職業如此。考量很多城市缺少受過訓練的技師,訓練更多富裕世界的勞工成為技師也許是明智之舉,但這種訓練的主要影響,是降低現有技師相對於顧客群的稀少性。新的技師得享工資的提高,但整體技師的工資會降低,這種轉變的部分利益會歸於需要雇用技師的家庭和公司,他們突然之間能夠因為價格下降與選項變多而獲益。

全世界低技能勞工的教育程度大幅提高也許對低技能勞工是好的;資料持續顯示,擁有大專學歷的勞工相對於沒有的人擁有相當大的工資溢酬。但教育程度提高的人所獲取的利益,可能是犧牲那些已經在較高層者的利益。隨著大專畢業生的收入停滯或下跌,溢酬可能會縮小:誠然,在富裕經濟體,大專畢業生的工資大約自二○○○年之後都沒有明顯的提高。增加教育投資後,可增加全球經濟裡有效勞動力的總數,讓全球勞動力更加充足,但也讓勞工相對於資本和土地的分配問題更加惡化(情節輕重要看新接受良好教育的勞工實際上的生產力有多高)。

這並不是說,努力改善全世界的教育程度是不智的。而是說,教育幾乎可確定無法解決本書指出的問題。

(本文內容節選自周業週刊《二十一世紀工作論》)

書籍簡介

《經濟學人》資深編輯及專欄作家萊恩.艾文在《二十一世紀工作論》裡,運用最新研究與報導,探究這大哉問。工作改變得比我們想的更快,而且出乎意料——智慧科技衝擊了經濟的方方面面,帶來前所未有的富裕、最豐富充足的產能、最物美價廉的商品、人人可享醫療及教育資源;但也從根本改變了工作者、工作內容以及報酬。據統計,有高達五成的勞工,包括警衛、司機、記者、醫生、客服、律師、老師……,在十年內就會面臨工作不保的威脅。你我都能不懂、不思考這個課題。

(首圖來源:Flickr/Arden CC BY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