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大廠半導體技術滴水不漏,中國只能拉攏二線廠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7 年 08 月 12 日 12:00 | 分類 中國觀察 , 晶片 , 財經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國際大廠半導體技術滴水不漏,中國只能拉攏二線廠


相較於一線廠都是獨資,二線廠則採合資形態,原因很簡單,因為各地政府基金都要求,二線廠可少出一點錢,取得一定比率的技術股,但必須帶技術去。

在中國半導體產業中比較被看好的城市,例如光纖技術重鎮的武漢、具國防電子基礎的西安,以及擁有家電、筆電及面板等產業的合肥,這些地方不僅具備產業聚落,電子相關科技的學研單位眾多,人才不虞匱乏,產業前景較被看好。

不過,即使擁有其他產業基礎,但半導體技術終究不同,中國想全面投入,仍得引進國際大廠技術。只是,包括英特爾投資遼寧大連、三星投資西安、 SK 海力士在無錫、台積電在南京,這些一線大廠都採獨資模式,對於技術的保護滴水不漏,幾乎沒有外流的可能。

一位中國半導體公司主管指出,有一次,他和一群老師率隊參訪三星,結果在晶圓廠外面,三星只准許學生進去,老師全部不准進去;對照先前他到新竹參觀台積電 12 吋廠,大家衣服換一換就進去看,實在差很多。「其實三星真的想太多了,就算給別人看,也不一定學得會,他們實在太自戀了。」

相較於一線廠都是獨資,二線廠則採合資形態,原因很簡單,因為各地政府基金都要求,二線廠可少出一點錢,取得一定比率的技術股,但必須帶技術去。因此包括聯電、力晶、格羅方德等公司,都有義務進行技術移轉,並確保未來廠房營運順利,真正為地方創造產值或外匯。

以晶合的合作模式為例,力晶初期不用出資,取得一定比率的技術股,還有未來部分產能使用權;但須負責技術移轉及人員培訓,包括從晶圓廠的建廠、營運、品質到企業管理系統等,至今完成 5 千份技術文件移轉。此外,目前晶合總員工數約 800 人,其中以力晶為骨幹就招募 250 名台灣技術人才,而晶合與力晶彼此也互派人員支援,成為近來兩岸頗具規模的技術交流之一。

(本文由 財訊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