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精機掌門人、知名創客導師:失敗,孕育成功的芽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8 年 01 月 21 日 0:00 | 分類 名人談 , 財經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台中精機掌門人、知名創客導師:失敗,孕育成功的芽


日本首富柳井正曾說:「不要畏懼失敗,失敗中孕育著成功的胚芽。」提示領導者失敗和成功僅一線之隔,究竟失敗是成功的契機,或是成功的限制?關鍵在於每個領導者如何面對和處理失敗。

程天縱,一位資歷 40 年的專業經理人,曾是找不到工作的大學畢業生,翻轉為外商科技界位階最高的專業經理人,以及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倚賴的左右手。

黃明和,一位在工具機界超過 40 年的企業主,曾經大學重考、會計師考試落榜,卻成為台灣資本市場中,唯一一位負責企業上市、下市又重整成功的企業主。

商周集團執行長王文靜邀請這兩位「商周 CEO 學院」客座教授──富智康前執行長、知名創客導師程天縱,台灣歷史最悠久工具機廠台中精機董事長黃明和,對談如何憑藉面對逆境、處理逆境,翻轉人生、翻轉事業。以下是對談摘要:

商周集團執行長王文靜問(以下簡稱王):兩位年紀相仿、角色不同,一位專業經理人、一位企業家。是否經理人相對外部逆境少一點,企業家較常遇到外部逆境?

富智康前執行長程天縱答(以下簡稱程):也不見得。逆境分兩種:一種是「成長型逆境」(growth mode),自己為求成長去挑戰;另一種是「困難型逆境」(trouble mode),過去好,現在不好;前者失敗只影響個人,後者失敗影響一家公司。

我的主要的逆境都是「成長型逆境」,一直做困難的事,做不該我做的事。

面對逆境,我有兩個基本心態。一是,天底下沒有找不到答案的問題。問題的定義是有答案,沒答案的叫現實;所以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只有改變不了的現實。

而且一個問題不只一個答案,所以面對逆境的智慧,在於把所有可能的答案列出來,找出最好的。如果是毫無辦法改變的現實,你只能 live with it(共處),接受現實。

第二個心態,不到黃河心不死,不見棺材不掉淚。我在惠普時,帶一個菜鳥在台南跟 IBM 搶訂單。我們啟動時間比對手晚太多,我自認絕對贏不了。

客戶與 IBM 簽約前一晚,我擔心這個贏不了的案子會擊垮菜鳥的信心,進而毀掉他的職涯,凌晨 3 點我決定開車南下找客戶再談。談完沒有任何改變,我眼看客戶跟 IBM 簽了合約,如釋重負。

回台北前,我打電話告訴菜鳥,「連我都贏不了的案子,惠普沒人可以贏回來。」後來這個菜鳥重建信心,在惠普一路晉升,他就是中國惠普第五任總裁孫振耀。

當我見到棺材掉了淚,到了黃河死了心,表示盡到最大力量;如果我做不到,大概也沒人做得到。所以有時候我明知道失敗還是會去做。

王:黃董面臨的則是「困難型逆境」,從市值 200 多億的上市公司老闆變成負債 67 億地雷股?

台中精機董事長黃明和答(以下簡稱黃):我們是家族企業,上市後開始擴廠,股價都在 100 塊上下,市值高達 200 億。然而成也上市、敗也上市,98 年亞洲金融風暴,外資在兩星期內把我們股票不限價格一直倒,股價一夕崩盤,公司負債 67 億。

王:人在逆境當中看不到未來,連兄弟都退股,一個接著一個走,那麼難打的局,親密戰友都離開,是怎樣的心情?

黃:我們幾個兄弟只有我沒外國護照,爸爸、妻小都在台灣,最痛苦的時候,只能跟我太太抱頭痛哭,不知黑夜怎麼過。

我能 15 年(註:從 1998 年股票崩盤到 2013 年債務全數清償)置於死地而後生,力量來自父親相挺。他跟我說:「我赤裸裸的來到這個世界,有一天也會赤裸裸的回去。你認真做,有一天我們台中精機能夠再爬起來。」讓我有能量讓公司站起來。

王:黃董講話很理性,心裡曾經很有企圖心?要最大、要第一?

黃:沒有失敗之前,企圖心很強,希望把父親事業發揚光大,爭第一、爭最大。重整後,我覺得家族企業要永續經營、基業長青。經過這個失敗,才知道這(永續經營、基業長青)是經營企業應該的狀況,也是逆境後最佳禮物。

王:遺憾的是,父親在世時沒能見到你把債務清償?

黃:是啊,父親在 2002 年離世,他過世 11 年後才清光負債,讓公司重新站起來,雖然他看不到,畢竟我有把心願完成。還完債務後,我在祖先的神位上跟爸爸說:「總算不辱使命。」這一年剛好是台中精機成立 60 年,也是重生第一年。

程:隔幾年回頭一看,事情也就這樣過去了,天底下沒有過不了的難關。

王:所以「得」未必是得,「失」可能是以後成功的沃土?

程:這也跟價值觀有關,你到底要追求什麼?比如說我在惠普一路升上來,競爭不過我的人,離開加入微軟、加入 Digital,這些公司股價很高,到 50 多歲就退休,可是我到 60 歲還在幫郭台銘打工。

王:偶爾還要被他罰站一下?

程:經常啊……所以到底誰成功、誰失敗?過幾年一看,我反因為這樣結果變成失敗組。

王:程先生,38 歲在美國,那段辛苦喔,新環境帶著兩個兒子,然後讀 MBA,還要上班,蠟燭三頭燒?

程:那段時間,我是全職員工、全職父親、全職學生。我老闆訂了一個目標,1991 年底,我要拿到 MBA,然後隔年 1 月接任中國惠普第三任總裁。只有一年半,要通過托福和 GMAT 的考試,取得入學資格,然後在 6 季內修完 67 個學分、22 門課。連全職學生都很難做到。

我每天上午 6 點上班,3 點多下班趕回家顧小孩,看完功課後去念 MBA;發燒 40 幾度還開車到學校期中考。兩年內沒缺過課,每堂課我強迫自己坐在講台前。等修完最後一門課、可以畢業時,我到學校操場大叫 5 分鐘,真的,一舒心中的氣,我快被壓死了。

王:逆境力是商周 CEO 學院的主軸,逆境商數(Adversity Quotient)被用來評量個人逆境力,包含 CORE 4 個元素。C 是 control(如何面對逆境),O 是 ownership(當責), R 是 reach(對災難的評估),E 是 endurance(堅持),你們覺得自己哪種特質比較突出?

黃:我成長過程沒有那麼順利,大學聯考重考,讀會計,我們同學念得好的都去當會計師,我就沒有辦法。這個成長過程和求學過程被認為是老么性格,比較大而化之、不計較,也比較能堅持下去。

程:有一次郭台銘在會議中有感而發:「像我這麼拚事業,為什麼一個禮拜只有 7 天、一天只有 24 小時?」我心想:世界還是很公平,事業再怎麼成功,地位再怎麼高,每個人每天也只有 24 小時。

那麼世界上不公平的地方在哪裡?好的事情不會自然發生,就算發生,稍縱即逝。壞的事情不斷發生,如果不去面對、不去解決,問題一輩子跟著你,而且越變越大。

逆境就是把問題推到你面前,你可以選擇一次解決,也可以逃避。你逃避,它一輩子跟著你;可是你只要面對它、解決它,一次就可以讓它消失,永遠不會畏懼它。

(作者:單小懿;首圖為富智康前執行長程天縱;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商業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