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nasonic 下個百年豪賭:家電王者邁向車載鋰電池龍頭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8 年 01 月 22 日 7:30 | 分類 自駕車 , 財經 , 電力儲存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Panasonic 下個百年豪賭:家電王者邁向車載鋰電池龍頭


松下幸之助創立的 Panasonic 今年將歡度百歲生日,從配線器具起家的 3 人公司,如今已成長為 27 萬名員工的國際知名企業;而能否迎向下個百年,電池產業將是關鍵。

時序進入 2018 年,日本有 1,300 家企業(其中 38 家股票上市)將歡度 100 歲生日。以國際牌、松下電器等品牌名稱為台灣人所熟知的 Panasonic 也是其中之一,年初起在官網等處都可以看到為 100 週年特別製作的廣告。近 100 年來,日本國內外發生過二次世界大戰、泡沫經濟破滅、阪神大地震、金融海嘯、東日本大地震等多次大大小小的危機,尤其最近夏普、東芝等知名電機業者相繼易主的情況下,Panasonic 能堅持到現在,更顯得彌足珍貴。

多角經營
關係企業近 600 家

100 年前的 1918 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4 年戰爭期間因為歐洲戰場的軍事裝備需求,為日本經濟帶來榮景,因此日本許多企業在那一年創立。有經營之神美譽的松下幸之助當年 23 歲,和妻子及她的弟弟 3 人,從製作連接插頭開始,在大阪創立了松下電氣器具製作所。如今已經發展為家喻戶曉的國際企業,全球員工達 27 萬人。

百年下來,松下幸之助致力多角化經營,Panasonic 的集團子公司已有 581 家,產品除了吹風機、電冰箱等大小型家電之外,還延伸到半導體、液晶面板,甚至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等各領域。除了是日本最大的家電業者,車用鋰離子電池、無線電話等產品在全球的市占率最高,電動輔助自行車、住宅太陽能發電等多項產品也是日本國內第一名,也因此在日本人的生活中,Panasonic 幾乎是不可或缺的存在,2017 年更被《富比士》雜誌從全球 2 千大公司中,選為最值得信賴的公司第 10 名。股票總市值為 4 兆 2,168 億日圓,在日本排名 32 名,電機業則排名第四,緊跟在 Sony、日立製作所和三菱電機公司之後。

近年來,日本一些家電業在削價競爭和亞洲勢力抬頭的威脅下,出現經營危機,其實 Panasonic 也不例外。由於電漿電視部門虧損,2011 年度(2011 年 4 月到 2012 年 3 月)和 2012 年度連續兩年出現超過 7 千億日圓的淨損失。

現任社長津賀一宏 2012 年 6 月上任後,展開一連串的改革措施,首先是選擇和集中,例如停產個人智慧型手機、停產電漿面板和電視、出售醫療保健業務等。另一方面,他重啟 12 年前暫停的事業公司制,各公司統一管理開發、生產和銷售,並且把重點鎖定電化住宅設備機器、環境方案、互聯解決方案、汽車電子和機電系統四大領域。

這些措施雖使 Panasonic 轉虧為盈,2016 年度淨利達 1,494 億日圓,不過比不上電漿電視全盛時期的 2006 和 2007 年度,營業額也只有 7 兆 3,437 億日圓,營收和淨利都比前一年衰退。儘管 2017 年度可望雙雙微幅成長,若要進一步擴張,勢必要更積極採取攻勢。

盤點 Panasonic 旗下各事業,日本國內白色家電雖獲利穩定,但很難有大幅成長;後市最看好的,就是電動車和自動駕駛。因此四大領域中,汽車電子和機電系統是最重要的一項,這家公司 2018 年度的營業利益估計會比 2016 年度增加七成,達 1,600 億日圓。2018 年度為止的 4 年內,集團設定了 1 兆日圓的戰略投資額,車載事業即占了大部分。

突破極限
押注汽車電子及機電

《東芝解體──電機業者消失之日》作者大西康之指出,電機產業的附加價值出現兩極化現象,一端是對全球組裝業者供應半導體和顯示器的大型供應商,另一端是擁有使用者的平台商,而位於中間的組裝業者利潤愈來愈少。附加價值降低的同時,物聯網深入生活和產業的過程中,半導體、顯示器、電池、馬達等零組件的需求愈來愈高。在日本大多數業者將白色家電賣給中國廠商後,對 Panasonic 來說,現在最大的商機就是取得電池的戰略位置。

因此,Panasonic 對車載電池的增產動作頻頻。該公司和特斯拉分別出資 2 千億和 3 千億日圓,在美國內華達州興建了全球最大的車載鋰離子電池工廠 Gigafactory,2017 年初開始生產;2017 年度中國遼寧省大連車載電池新工廠投產、日本兵庫縣洲本也增設了生產線;此外 2019 年度兵庫縣姬路的液晶面板工廠一部分將轉為生產車載電池。該公司預定於 2021 年度車載事業的營業額,要比 2016 年度增加一倍為 2.5 兆日圓。

除了特斯拉之外,Panasonic 電池也供應給豐田汽車、本田、福特、福斯等企業。社長津賀一宏接受《東洋經濟週刊》專訪時說,特斯拉的品牌力很強,是美國年輕人嚮往的車,沒有一家公司像它一樣,只要產品做出來就賣得出去,「我們要和特斯拉一起成長,這是基本中的基本。」

只是,特斯拉電動車的量產體制還不算十分健全。2017 年 10 月底津賀在 2017 年 4 月到 9 月業績說明會說,特斯拉生產延後,電池供應量一直高於汽車產量。在無法繼續生產更多電池的狀況下,Panasonic 把電池轉用在太陽光電的蓄電池。但一旦 Model 3 生產體制正常化後,就會加速增產電池。

挑戰加劇
未來命運和特斯拉綁在一起

不過,大西康之懷疑, Panasonic 是否能成為電池的大型供應商。因為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指出,為因應未來增加的需求,需要 7 到 10 座和 Gigafactory 相同規模的電池工廠,而 10 座工廠的投資額要 5 兆日圓。假設雙方出資的比例和目前一樣,日方需要負擔 2 兆日圓,是否要繼續和特斯拉一起賭下去,公司內部也有雜音。

從映像管轉換到薄型電視的時代,Panasonic 大舉投資電漿和液晶面板,最後黯然停產,由於記憶猶新,現在儘管接到汽車廠商生產電池的要求,也一定要看到訂單才會興建新的生產線。

此外,中國、南韓等業者也全力發展電池技術,以後是否會像面板一樣出現價格競爭,也不能掉以輕心。

(全文未完;本文由 財訊 授權轉載;首圖為社長津賀一宏,來源:達志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