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蘇富比秋拍透露的市場玄機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8 年 11 月 04 日 0:00 | 分類 財經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香港蘇富比秋拍透露的市場玄機


今年香港蘇富比秋拍陸續落槌,今年成交金額比去年成長 15%; 但如果對照成交率來看,這樣的表現只能算差強人意而已。

近日清宮電視劇《延禧攻略》、《如懿傳》在網路上引發熱議,無論劇情、服裝、道具等,無一不被觀眾瘋狂討論。皇權帝制雖早已離我們遠去,但宮廷的神祕色彩,卻一直在每個人內心深處。藝術品市場也一樣,只要和宮廷帝王相關的,自然成為收藏家關注的對象,這次香港蘇富比秋拍,有兩件宮廷瓷器以破億港元成交。

不過,仔細觀察這次香港蘇富比秋拍的結果,隱約嗅到市場的熱度似乎不如預期,儘管蘇富比官方表示,「比去年同期成交金額成長 15%」;但如果對照成交率來看,今年秋拍的表現只能算差強人意而已。

逸品琺瑯彩盌  拍價不如預期

首先,一件清乾隆《御製琺瑯彩虞美人題詩盌》,器形雅正,胎質緻密,畫工清麗,勻淨如雪;盌心加綴「三多瑞果」紋飾,更顯清朗秀麗,盌底藍料畫雙框內書「乾隆年製」4 字宋體款,預估價「估價待詢」。

琺瑯彩製作技法源起於 15 世紀歐洲,法、比、荷 3 國交界的「佛朗德斯」地區,所用原料多來自天然礦石,釉料燒成呈現帶有亮麗光澤的不透明或半透明狀,畫面富有立體感,工巧精細、富麗堂皇。

琺瑯彩在中國古代眾多瓷器品類中,可謂燒製最精、產量最少的,過去在清朝,除了少量賞賜蒙古王公和達賴喇嘛等人外,一直為清宮廷獨占。

對於收藏家而言,琺瑯彩簡直是夢幻逸品,清宮的琺瑯彩瓷器,現今主要收藏在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市場流通非常稀少。這次秋拍的乾隆御製琺瑯彩盌,在 20 世紀初被一位法國藏家收藏,直到 2003 年,才出現在市場上,由當時蘇富比亞洲區主席朱湯生帶到香港蘇富比 30 週年拍賣會上呈現,以 2,920 萬港元(含佣金)成交,此後這件琺瑯彩盌一直在同一藏家手上,今年再次出現在蘇富比,結果以 1 億 6,900 萬港元(含佣金)成交,行情看似翻了 5 倍多。

但根據蘇富比高層主管表示,拍賣前預估底價 2 億港元,拍賣結果低於預期。2 億港元的預估價並非隨便喊的,因為蘇富比在上一季拍賣也有一只康熙御製琺瑯彩盌,康熙盌和乾隆盌在工藝上和美感上,各擅勝場、難分軒輊,必須承認兩件琺瑯彩盌都是頂尖絕美之品,上一季的康熙盌拍得 2 億 3,800 萬港元,而這次的乾隆盌只拍得 1 億 6,900 萬港元,這點確實出乎意料。

傳奇珍品《玲瓏尊》  有行無市

再來另一件清乾隆《洋彩黃地粉青透龍夾層吉慶有餘玲瓏尊》(以下簡稱《玲瓏尊》)也是一件破億港元的拍品,一出現在收藏界就引發不少話題。

話說 2010 年,一只工藝繁雜、紋飾絢麗的《乾隆鏤空瓶》橫空出現在倫敦一家小型拍賣公司,拍賣前並未引起太多人注意,結果以 5,310 萬英鎊(含佣金)成交,按當時匯率大約折合 6 億 5,800 萬港元,瞬間成為史上最高價瓷器,震驚收藏界,而買家最終並沒有交割提貨。後來在邦翰斯公司穿梭協調之下,以近 3 億港元私下找到買主售出,這件鏤空瓶的傳奇故事,至今仍有許多謎團未解。

今年蘇富比秋拍拿出一件與 2010 年倫敦《乾隆鏤空瓶》如出一轍的《玲瓏尊》。因為前次未交割事件,市場議論紛紜,蘇富比不得不保守以對,預估價只有 5,000 萬港元。競拍過程在現場觀眾沒什麼人出價,倒是電話委託的買家相當熱烈,喊至 1 億港元時,現場有人應價了,再競價至 1 億 2,500 萬港幣,還是由現場人士應價,本以為會就此落槌,結果電話委託買家再加一口,以 1 億 3,000 萬港元落槌,連同佣金以 1 億 4,900 萬港元成交。

蘇富比此件《玲瓏尊》原為日本山中商會舊藏,此尊於 1924 年日本收藏家購自山中商會,此後一直由家族傳承,來源和流傳相當清楚,和倫敦拍賣的《鏤空瓶》幾乎完全相同。差別在於肩部紋飾,蘇富比是綠地的,倫敦那件則是金地的;再則,底款不同,蘇富比的是藍料款,倫敦的是青花款,兩者雖有細部區別,但此一時,彼一時,價格卻已天差地別。

(本文由 財訊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蘇富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