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不是紙老虎,習大大把你家的白鐵門變成印尼製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9 年 01 月 01 日 12:00 | 分類 中國觀察 , 國際貿易 , 財經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一帶一路不是紙老虎,習大大把你家的白鐵門變成印尼製


中國一帶一路政策鼓勵過剩產能往海外擴展,再加上中國點石成金的紅土鎳技術,全球不鏽鋼市場成了中資天下。以青山鋼鐵為首的中資在印尼大規模群聚投資,2018 年開始大量生產、外銷印尼製廉價不鏽鋼(俗稱白鐵),出口全球,包括台灣已被印尼不鏽鋼攻陷。

故事要從 2000 年說起,被稱為「老劉」的浙江華光冶煉集團董事長劉光火,土法煉鋼進行了一個革命性的實驗,從進口、不值錢的紅土鎳(鎳含量極低的紅土礦粉)提煉出鎳生鐵,來替代進口純鎳,做為不鏽鋼(白鐵)的主要原料,一下子賺取 10 倍以上的利潤。

小學畢業、農民工出身的老劉上演一夜致富的戲碼。

然而老劉點石成金的好光景並沒有維持很久,看到紅土鎳提煉鎳生鐵的方法可以暴富,馬上在擅長模仿與一窩蜂的中國遍地開花,老劉的獨門生意破功,卻意外改變了今天的全球不鏽鋼市場。

因為老劉的技術讓缺乏鎳礦的中國不鏽鋼廠找到了突破口,解決鎳礦不足、價格昂貴的問題。

老劉「煉金術」,讓缺鎳的中國也能做出低成本鋼材

台北科技大學材資系主任暨材料所所長陳貞光說,傳統的鎳必須將礦石進行冶煉之後,用一種稱為濕法的方式獲得鎳的溶液後,再進行電解(需要投入電力生產),產生出電解鎳,就像在金瓜石過去的煉銅廠的過程,價格較高、會產生酸液,且這些酸液會影響環境。

這是過去純鎳的傳統製程,主要生產國是加拿大、俄羅斯,接著其他國家只能直接進口純鎳,搭配回收的不鏽鋼、廢鐵去熔煉不鏽鋼,例如德國、日本、南韓以及台灣的不鏽鋼廠就是使用這種方法。

但老劉的技術卻顛覆了中國缺乏鎳礦的缺點與傳統製程,從印尼、菲律賓等地進口紅土鎳,一種鎳含量很低卻含有鐵的紅土礦粉,用土法煉鋼把紅土鎳提煉成為鎳生鐵(含鎳、鉻、鐵的合金),取代了進口的純鎳。

當時一噸紅土鎳 40 美元,一噸純鎳最貴達到 5 萬美元,用紅土鎳提煉出鎳生鐵來取代純鎳,利潤豐厚,可稱為現代煉金術。

革命性的變化是,這種鎳生鐵提供了不鏽鋼生產需要的鐵。陳貞光說,也就是鎳中本身就有鐵,這樣在製作不鏽鋼的時候,就可以不需要添加太多價格較高的純鎳與回收不鏽鋼,因而降低採購純成本以及製造不鏽鋼的生產成本。

低成本、高污染的製程,先進國家不採用紅土鎳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紅土鎳過去沒有被大量運用,並非歐美先進鋼鐵強國不知道它的存在,而是紅土中鎳的含量實在太低了,必須耗費更多能源、製造更多的廢棄物才能達到經濟效益。以一般含有 2.5% 鎳的紅土鎳計算,要 40 噸的紅土鎳才能生產一噸鎳生鐵,同時還要 10 噸煤。

簡單的說,這樣的製程會製造更大的污染。例如中國一年要從印尼進口 4,000 萬噸的紅土鎳,只能提煉出 100 萬噸的鎳生鐵,剩下 3,900 萬噸的廢棄物必須要掩埋。

金屬中心資深產業顧問劉文海說,「因為太耗能與不環保,因此先進國家不會選擇這種耗能又污染的製程」。

問題是,在追求高成長不惜犧牲環境的中國,耗能與污染並不是問題,紅色供應鏈崛起就是靠大量投資、不計代價的成功方程式,紅土鎳只是諸多案例中的一個。

偏偏這個故事卻沒有在中國畫下句點,而是往外擴散。

一帶一路把世界變中國產業鏈,紅色資本上下游一條龍

印尼政府眼看著大量紅土鎳被挖走,對自己創造的產值與就業機會很少,決定從 2014 年開始禁止紅土鎳出口。

料源被斷了,老劉的煉金術被迫中止,因緣際會碰上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倡議一帶一路,中國不鏽鋼業者投資印尼成了一帶一路的友好投資項目,一個拉一個推,中國不鏽鋼業者大舉進攻印尼紅土鎳產地蘇拉威西島。

今天,沿著蘇拉威西島海岸線一字排開有超過 10 家中國業者投資紅土鎳提煉與不鏽鋼廠,代表性業者就是青山鋼鐵,光它一家的年產能達到 300 萬噸不鏽鋼,比台灣整個國家產能都還要大上一倍以上。

紅色供應鏈碰上了一帶一路有多厲害、對世界的衝擊有多大?

用通俗的話解釋就是把經營之神王永慶的六輕直接搬到了油田旁邊,從最上游的原料一路做到產品,煉金術升級為 2.0 版。以青山鋼鐵為例,投資了紅土鎳礦權,一路從採礦、提煉鎳生鐵、一貫化不鏽鋼廠、連配套的發電廠、港口全部整合在一起,垂直整合的程度與規模更大都遠勝過王永慶的模式。

對於不鏽鋼界影響有多大?中鋼執行副總王錫欽說,中國青山鋼集團在印尼將鎳生鐵與不鏽鋼兩個製程串聯在一起的創新製程,產能規模又很大,產生了結構性的競爭優勢。

因此 2017 年底,青山鋼鐵開始量產出口,亞洲各國紛紛不敵廉價的印尼不鏽鋼。

大成鋼採購經理林俊良說,青山鋼集團投產後讓不鏽鋼製造擺脫了對倫敦金屬交易所(LME)純鎳依賴的格局,左右全球鎳價的不再是倫敦的交易所而是中國的業者,全球鎳、不鏽鋼市場開始進入中資說了算的時代。

印尼廉價不鏽鋼大舉進軍台灣

從台灣海關資料看到,2017 年 11 月台灣首度進口印尼不鏽鋼扁軋製品(600mm 以上),數量開始按月成長,2018 年 7 月單月出現進口 57,000 噸的單月新高,到目前為止,光這個品項累積進口超過 30 萬噸,比國營的唐榮公司全年產能還要大。(見下表)

「這也代表著,從一般家庭的白鐵門、餐具到各種工業產品已經開始改成中資青山鋼在印尼製造的不鏽鋼。」

「成本差太多了,未來台灣不鏽鋼業恐怕只能進口青山鋼原料,在台灣做中下游的加工,」大成鋼總經理謝榮坤看法悲觀。義联集團董事長林義守則呼籲台灣應該組國家隊去印尼投資。然而,其他鋼鐵業人士很悲觀,如果現在還想跟中國業者拚產能恐怕是死路一條。

對於台灣來說,也許不鏽鋼產業不是那麼受人矚目,卻是冰山一角。

當紅色供應鏈加一帶一路政策後,產生的效益竟是打遍國際無敵手,連全球最大的工業金屬交易中心 LME 都失去了對不鏽鋼產業的影響力,未來會不會有更多的紅色供應鏈加一帶一路,進而改變世界產業的秩序,值得台灣注意與擔心。

(本文由 天下雜誌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pixabay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