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稅改,矽谷中產階級「受惠」還是「受傷」?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9 年 05 月 16 日 8:15 | 分類 財經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美國稅改,矽谷中產階級「受惠」還是「受傷」?


美國納稅人第一次收到稅改後的退稅支票。今年是美國總統川普實施稅改後的第一年報稅。新稅法改革號稱對企業和個人減稅 1.5 兆美元,主要減輕中產階級的負擔,刺激美國經濟增速重返 3% 以上。

如今退稅季結束,到了見證減稅效果的時刻。

一些人陷入震驚,為什麼今年自己的退稅變少,甚至在 Twitter 刷 #GOPTaxScam(共和黨減稅騙局)抗議。加州和紐澤西等州的中產階級站出來質問,為何稅改反而讓他們欠國稅局一筆「巨款」?

與此同時,美國 2019 年第一季的 GDP 增速達 3.2%。美股之前一度站上歷史高峰,企業從減稅和股市獲得巨額財富,蘋果宣布回購 750 億美元股票。

這場美國政府宣稱「中產階級減稅」的稅改,到底劫了誰、濟了誰?

受到「精準打擊」的矽谷中產階級

當舊金山灣區因清明雨而雲霧翻湧,北灣墓園又一年一度停滿華人家庭的車,矽谷工程師 James 和家人從後車廂搬出一個鐵桶,點燃美元紙錢投進去,祭拜長眠異鄉的先人。

「人一生有兩件事不可避免:死亡,以及納稅」。美國開國三傑富蘭克林作古已久,留下的這句話仍將國民從生到死說得明明白白。

每年清明節撞車報稅季,總是中國人傳統與美國現實的碰撞。當華人二代還在費力猜測墓碑上的漢字,James 的長輩、焦頭爛額的稅務會計必須趕回公司加班。在美國 Tax Day(報稅截止日)前,每個納稅人都必須提交報稅表,如實交代自己的收入和納稅情況,否則「國稅局會追你到世界盡頭」。

美國人以不擅長數學、算不清帳出名,卻偏偏有最複雜的報稅體系,納稅人需要聘請會計或付費使用專業軟體報稅。James 母親曾教訓他,「我自己會算,為什麼還要請會計?因為自己亂填,可能會損失很多錢。」

拖延症晚期患者甚至會申請延期,10 月前才完成報稅。加州官員披露,由於擔憂稅改限制州稅和房產稅抵扣優惠,加州今年有大量納稅人延期提交報稅單。

但令人意外的是,4 月加州收到的個人所得稅比加州州長預測多了 30 億美元。

James 在矽谷大型科技公司擔任工程師,他發現同事對稅改非常平靜。Facebook、Google 的工程師也都告訴筆者,科技公司年輕人之間不太談論稅改,因為不夠酷,「交多少稅是很隱私的話題,聊起來也很枯燥,可能年長者會喜歡。」

然而矽谷正是被稅改「精準打擊」的地區。中產階層發現,稅改精準打擊了高州稅和高房價的州,比如加州、紐約、紐澤西。

與工程師文化濃厚的淡定矽谷相比,東岸紐約的金融從業者早就發現稅改的問題。周洋在紐約一家國際債券評級公司工作,他告訴筆者,「之前一直聽同事說稅改對個人房產稅和貸款利息不利」。

美國稅改實施的第一年,周洋與在投行工作的妻子結婚,買了 100 萬美元的公寓新房。

「好像納稅沒什麼變化」。周洋今年使用報稅軟體報稅時發現,「雖然收入稅率略微減少,但能抵稅的項目也變少了,這對貸款購房、交高額房屋稅的人不利。」

紐澤西州一對夫婦站出來對媒體控訴。這對夫婦一共要繳納 2.7 萬美元房屋稅和州稅。按照舊稅法,州稅與房產稅能全額從聯邦稅抵扣,收到 1,000 美元退稅。

但稅改將這項優惠封頂 1 萬美元。於是稅務會計告訴他們,今年會欠國稅局 5,000 美元,這還是最保守的估算。

加州的中產階級也撞上同樣的政策。在富裕的加州,一半以上稅收來自年收入 50 萬美元以上的家庭。然而據加州稅務局統計,因為新稅法限制州稅全額抵扣,約 100 萬名納稅人將支付更多聯邦稅。這之中有 61.9 萬名納稅人收入在 10 萬至 25 萬美元。

▲ 美國各州房產稅率。(Source:Tax Foundation)

在紐約和加州,家庭年收入 10 萬美元可說「在貧困線以下」。科技公司開給軟體工程師高薪,讓灣區的生活成本一路飛漲,主要科技公司附近幾乎沒有 100 萬美元以下的房子,高居住成本卻要其他行業的納稅人一起承擔。

許多中產家庭為了讓兒女就讀好學校,每年繳交高昂的房屋稅,搬入房價高昂的地區。房屋稅只用於該區的基礎設施、學校教育、警察保全。於是美國城市會出現一個街區滿是一兩百萬美元的住宅,整潔寧靜,相隔不遠的另一個街區路面崎嶇不平,搭著一片無家可歸流浪漢的帳篷。房屋牆壁滿是塗鴉,據說是幫派勢力範圍的標記。

加州也是美國州稅最高的州之一,房價在 2018 年完成大漲後回落,誕生了許多眼睜睜看著房價瘋漲哄搶房源,買下高價房的新屋主。他們不小心在「喜馬拉雅山」房價高點進場。

美國財政部估算,在這些高稅收州,近 1,100 萬納稅人將因為州稅抵扣上限損失 3,230 億美元。因此對很多高稅州的中產來說,這大約是一場成功的「劫中產濟貧」。

#GOPTaxScam

不善經營個人財務的美國居民一年可能會爆發兩次財務危機。一次是集中繳納房屋稅時,比如 100 萬美元的灣區房屋,每年要繳約 8 千美元的稅;二是報稅結束後,發現自己欠國稅局一筆巨款。

稅改將個人起徵點提高到 1.2 萬美元之後,依靠社福的低收入族群根本沒有納稅的煩惱;財務自由的高收入族群則能調動多種資源,聘請專家避稅。

最被納稅問題困擾的,是苦心經營的工薪與中產階級。他們每分錢都要花在刀口上。不想多付一分錢繳稅,但又不能欠政府,不然得付滯納利息甚至罰金。

今年退稅季令他們更費解:降低收入稅率,個人標準免稅額度翻倍,為什麼退稅更少了?

James 已收到今年聯邦的退稅支票,他告訴筆者,等到加州的退稅支票寄來之後,他就能算清去年交了多少稅。

並非所有人都像矽谷工程師一樣冷靜,美國納稅人在 Twitter 發起抗議,主題為 #GOPTaxScam(共和黨減稅騙局),有人憤而寫了一首打油詩:

「經濟繁榮,富人在錢海游泳。你沒有拿回 4,000 美元退稅,但是富人又賺了百萬美元!」

納稅人領取工資後,聯邦政府收一層稅,州政府收一層稅,再繳社會保障稅。公司會為員工代扣這些稅,報稅後政府退回多預繳的稅,或要求補稅。聯邦與各州的抵扣法規、稅率都不同。

收到退稅時,James 總有一種天降「意外之財」的欣喜,常常忘記原本就是公司多預扣稅。納稅人每年能從政府拿回幾千美元退稅,用來旅行、看牙醫或買電子產品。

但今年的退稅季讓很多人失望,甚至震驚。

納稅人原本期待拿退稅去血拚一場,結果發現自己收到的退稅比稅改前還少,據美國稅務局的數據,今年退稅金額降了 8%。

川普曾鼓吹:稅改實行後,納稅人立刻能從更豐厚的工資單感受到減稅效果。

但事實是,新稅法的計算下,每個人的稅收情況都與以前略有不同,每個人的扣繳都必須重新計算。今年很多情況是雇主為員工預扣的稅變少了,因此每月工資單的淨收入有增加。

但問題是,預扣稅少了,退稅也少了。

莊子《齊物論》講過「朝三暮四」把戲。狙公飼養猴子,原本早上給 3 個果子,晚上給 4 個果子,猴子都很憤怒;狙公於是說,早上給 4 個果子,晚上給 3 個果子,猴子就欣然接受。

美國稅改彷彿重現古老的東方寓言。

據美國稅收政策中心研究,稅改對中等收入群體每人平均減稅 780 美元。這並不能說是巨款,但的確降低稅負。只是降低預扣稅款營造大規模減稅的假象,最終也會因為退稅減少使納稅人失望。

如同經歷一場猴戲的美國納稅人,沒有感受到稅改的誠意。

「第一世界煩惱」

對高收入人群來說,報稅日也是每年最心痛的一天。

James 母親的舊金山律師同事走在時代前端:高薪、不婚、不養孩子,但養了 3 匹馬。

但當收入一大部分都要隨著報稅單上繳國家,律師也喪失了法庭上的冷靜,拖延到最後一刻才去寄報稅單,一面風度盡失地喊:「都給你們,你們都拿去吧!」

但這是很難贏得同情的「第一世界煩惱」。繳稅低的人群認為這是「劫富濟貧」,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但這些中產階級遠沒有達到財富自由的階段,看到巨額的稅單,以及減稅後繳更多稅,還是十分心疼。

中產家庭成員的人生與事業軌跡,也會因稅收改變。

Gary 與 Ann 兩人都畢業於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美國家庭普遍有兩個以上子女,他們也為了兩個女兒的教育,搬去東灣三谷的好學區。

Ann 原本在加州科技公司當人資,兩人忙碌一年後,發現女方收入幾乎全都交了稅和保母費。Ann 最終辭去工作,成為全職主婦照顧孩子。

Ann 的生活狀態全然改變,發現自己陷入無窮盡的家庭瑣事。她接送孩子上學、參加課外活動開車跑的里程比上班時還多。後院瘋長的灌木叢砍了又長,她最終精打細算找到 1,500 美元砍樹的「Good deal」。她在巨大的別墅裡沒有不被瑣事打擾的空間,還要開車去星巴克處理自己的工作。

她懷念追逐事業的年輕歲月,跟著讀 MBA 的丈夫搬離灣區,「說一句嘿明天哪裡見面,一個晚上打包好行李,就搬走了。」

Gary 的公司為高收入人群服務,為不同客戶提供量身訂做避稅投資方案。他獲得的高薪,大部分來自為高淨值客戶降低資本投資納稅創造的價值。

稅改簡化了納稅抵扣方式,納稅人可在兩種減稅方案中選擇,一種是直接扣除 1.2 萬美元,相當於起徵點提高到 1.2 萬美元,但不能疊加任何抵扣。

另一種則是累加納稅抵扣。擅於玩金融遊戲的高收入人群,往往傾向把能免稅的投資累計起來,如果超出標準抵扣額度,就能拿回更多稅。比如買房、存入養老金、存入子女的大學學費、存入退休後的醫療保險、慈善捐贈等,免於被徵收高額稅款。

另一對夫婦 Jackie 與 Chris 則有不同選擇。

Jackie 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已是 3 個孩子的母親。Jackie 仍在從事高強度的工作,她告訴筆者,「去工作,或是在家照顧孩子,最終獲得的淨收入其實差不多。但如果未來想重返職場,辭職之後,事業晉升就只能從頭再來了。」

Chris 開了一家小型諮詢公司。他們因為 Jackie 的工作搬到舊金山灣區。為了讓 3 個孩子有自由玩耍的空間,看中草木蔥蘢但維護費用高昂的後院,買下山上的住宅。

「Jackie 說她自己會整理後院,她才不會花錢僱人打理」。Chris 一臉「我早就知道她不可能有時間」的微笑說:「沒關係,我花這個錢。」

劫誰濟誰?

圍繞著美國稅改一直有個終極問題,減稅的錢從哪裡來?

政府宣稱,減稅會帶來經濟增長紅利,能彌補減稅帶來的財政損失。但從要繳更多稅的中產群體來看,稅改還是「懲罰」到一些人,實際上是重新劃分納稅群體繳稅的份額。

稅改透過降低收入稅率和提高標準抵扣額度,讓大多數人獲得少量稅收減免。與此同時,一些人需要繳更多稅。住房抵押貸款利息扣除、各州和地方稅收減免,曾讓很多工薪、中產納稅人獲得稅收優惠。但新稅法取消或加以限制。根據加州稅務局估計,收入低於 25 萬美元的 75.1 萬加州家庭可能一共多欠政府 11 億美元稅款。

稅改對個人減稅頒布短期優惠政策,許多政策會在 10 年之後到期。當稅收優惠過期後,如果沒有新優惠出爐,那麼許多工薪階層和中產階級將面對更高的稅額。

周洋同事一語道破:「公司減稅所以股票大漲嘛!」

稅改對企業永久減稅。企業所得稅稅率大幅降低,從 35% 降低到 21%,紅利主要流向企業股東。稅改之後美國股市大漲,今年多次站上歷史新高,但 80% 股票市場價值由最富有的 10% 人口擁有。

James 和同事認為,「國家需要資金資助許多計畫」,但如果是去「資助」已經極富有的有錢人,這或許不是一場公平的稅改。

或許納稅人應當看大經濟環境,從薪水上漲、失業率降低、更好的經濟環境去衡量收益,而不是計較一時的繳稅退稅得失,但這或許是政策制定者才能明白規則的經濟遊戲。

在工薪階層與中產納稅人之間,美國稅改更像利益重新分配,甚至是「劫工薪與中產,濟最貧與最富」。莊子《齊物論》已講過「朝三暮四」,而日光之下並無新事。

(本文由 PingWest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Flickr/CafeCredit.com CC BY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