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策會「數位轉型學堂」上架!要以最強團隊幫中小企業打開產業新格局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9 年 10 月 25 日 11:00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公司治理 , 網路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資策會「數位轉型學堂」上架!要以最強團隊幫中小企業打開產業新格局


當人類已一腳跨入嶄新的 AI 時代,許多台灣的中小企業卻正在打一場生存保衛戰,若不積極擁抱數位科技,終將因跟不上轉型潮流而被掃入歷史的記憶中。這些中小企業是台灣經濟的中流砥柱,雖然大部分都知道數位轉型的重要性,但等到要掏出錢請「遠方和尚」提供之於他們相對陌生的服務,還是會猶豫不決而錯失良機。

資策會在 2018 年經歷一場內部改革,以數位轉型的化育者自許,兼負國家給予的產業轉型輔導任務,從 2019 年初開始籌備「數位轉型學堂」(ACE School),希望幫助台灣中小企業迎接新時代的挑戰——藉由企業流程與資訊科技高度整合的數位轉型,強化企業的競爭力。

如何獲取台灣企業青睞

單聽「數位轉型學堂」這個名字,很容易將他聯想到學校,或是資策會所開辦的電腦課程訓練班,「但它其實是一個跨部門單位」,資策會地方創生服務處處長洪毓祥解釋。「從演講、高層溝通到實際評估工廠生產流程,只要企業有需求都可以找我們」,說穿了就是顧問諮詢服務,給予改善和優化建議等可行的方案。

但數位轉型在台灣不是新的概念,很多外商、本土 SI 公司已推行許久,那到底資策會的「數位轉型學堂」能端出什麼樣的菜色,爭取台灣老闆的青睞?「對於中小企業,我們服務的彈性很大;對於台灣的SI廠商,我們不是競爭對手,更像是一個中介平台。」洪毓祥經常走訪中南部傳產業者,並與許多大老闆熟識,馬上就從過去多年廠商輔導經驗理出兩點優勢。

在資策會搭建的數位轉型平台之下,結合資訊服務業者能量,隨著種子從點擴散成面,深入更多產業領域,共同推動產業數位轉型。預期不久的將來,台灣企業只要善用這些能量與資源,就能有效強化既有優勢、提升競爭力!

一般顧問諮詢業的合約相對制式,有明確的服務時數限制,有時候會遇到客戶使用完時數但專案還沒完成,這時候到底要不要延長合約,或是讓內部員工自己接手,這些都是困擾也是可能的風險;另外顧問業者的服務所費不貲,對於預算較不充裕的中小企業,負擔也相對較大。

那資策會的服務在收費上與其他廠商的差距?洪毓祥表示他們有研究各家的方案,相比之下資策會收費絕對是 CP 值高的選擇,而更重要的是相比國外管顧公司在台駐點人數較少,資策會的人都在台灣,需要諮詢或是轉介給其他供應商都很容易,能夠設身處地為企業量身訂作所需要、且負擔得起的方案。

由上而下,資策會組最強服務團隊

台灣長期因發展硬體輕視軟體,連帶影響諮詢服務產業在台的業績;以硬體、製造見長的中小企業則不願意付費進行軟體與系統的升級,導致產品失去競爭性,營收獲利降低,這都是台灣產業轉型時長年積累的沉痾,洪毓祥稱這樣的現象為「兩無一保」:無人管、沒人問題、態度保守。

因此資策會在推動中小企業轉型上,首先必須說服企業主願意出錢改善現狀,通常會從較容易接受新觀念的企業第二代著手,為了讓企業可以融入得更順暢,除了企業第一、二代間的溝通外,亦需要找願意接受新觀念的老臣作為中間的潤滑劑。透過老臣釐清公司目前的痛點,說明新技術以及流程改善的優勢,一步一步減少改革阻力。

「也就因為有這些狀況,在數位轉型上,最重要的不是技術,而是溝通」,洪毓祥坦言。如何以CEO 角度說服老闆不只是意識到轉型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能跨出第一步。

資策會本身有許多研究所、組織單位,針對不同的產業進行研究與輔導,在成立數位轉型學堂後為了跨足不同的產業,資策會規定所有一級主管都要加入,藉此學習如何與企業內部進行有效溝通。

此外,有鑒於需要服務的中小企業數量龐大,之後資策會各個單位的組長也得受訓,瞭解組織內不同的服務項目,以合縱連橫的方式,將整體資策會的資源做最有效的配置。

至於中介平台的概念,也是為了適應台灣系統整合商的生態所發展的模式。洪毓祥指出台灣有許多系統整合業者,這些業者都有特定專注的領域,當整個系統牽涉的層面越多,系統整合商為了拿到案子,常必須為潛在競爭廠商進行評估工作,以便兜出一套完整的方案,「這耗費他們不少時間與精力,相比之下,數位轉型學堂可以更客觀中立第三方來建議企業,並幫助業者在有限時間下取得更多合作機會。」

數位轉型,好還要更好

細數台灣企業達成的數位轉型階段成果,最令人好奇的是有哪些產出資料,含金量又是如何。洪毓祥指出台灣在製造業、醫療業和農漁牧業累積的資料相當可觀,而且有機會從中找到商機。

製造業和醫療業想必不必多說,來自台灣供應鏈實力,還有全民健保累積的國人數據數量。洪毓祥特別提農漁牧業資料,「各地有自己的環境因素,生產的農業、漁業產品主要銷往本地為主,因為這是無法假手他人來做,必須是本地業者來做本地農漁牧資料分析。」

最後,數位轉型學堂的成功與否,還是得回歸到商業機制上——有多少廠商為此而付錢,洪毓祥指出目標是要讓 1,000 家廠商願意為服務而付費,至於哪些項目、定價策略等都會依循市場接受度而調整。

數位轉型並非無痛升級,也不是系統更新就結束,而是一個好還可以更好的旅程,而資策會試圖在這一段旅程的開頭挪去可能的進入障礙,為每位參與者準備定心丸,最終引導企業開始思考不同的發展之道,靈活運用已有的資源開創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