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機場第三航廈流標 3 次,交通部如何救它?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9 年 12 月 28 日 0:00 | 分類 財經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桃園機場第三航廈流標 3 次,交通部如何救它?


預計 2020 年完工的桃機三航廈主體工程,歷經三度流標,即使預算暴增仍找不到廠商願意興建。這場跨越藍綠執政的荒謬劇,暴露台灣公共工程規劃粗糙、監管草率的真相。

桃園國際機場第三航廈究竟何時完工?」這是歷經馬英九、蔡英文兩任政府都無法回答的難題。

原訂 2020 年完工的桃機三航廈,2015 年就獲得行政院核定建設計畫,國際競圖首獎由設計英國倫敦希斯洛機場第五航廈的團隊 Rogers Stirk Harbour+Partners 得標,屋頂 13 萬朵花瓣設計讓外界驚豔,但絢麗過後,就陷入完工期程一延再延的噩夢。

2019 年 6 月,攸關旅客報到、候機、出入境的主體航廈,因為建造技術難度高、利潤太少而遭遇第三度流標,使三航廈工程進度落後,完工期延宕至 2023 年。

建造費用暴增失控
發包先出手「軟柿子」

究竟,三航廈為何成了無解難題?《今周刊》調查發現,設計預算與市場端報價固然有落差,但這項重大公共工程,卻因「工程分標規劃不佳」與「決策瑕疵」兩大問題,再加上主事者錯失可調整、喊停的時機,導致預算一路飆升,猶如「失控的火箭」,造成難以收拾的窘境。

故事,可以從 2015 年說起。當年行政院核定的總計畫經費包括顧問費、設計分析費、工程建造費等,共 746 億元。其中,實際執行發包、工地工程、物價調整費在內的「總建造費用」為 488 億元。

根據《今周刊》獨家取得的交通部決策過程檢討資料顯示,2016 年時,由台灣世曦工程顧問、英國 RSHP 建築師事務所、宗邁建築師事務所及英國奧雅納(ARUP)工程顧問公司香港分公司聯合承攬的設計顧問團隊,提供工程主辦機關控管經費參考,以及預算額度的基本設計報告,已將總建造經費調升至 544 億元。

同年 10 月,政黨輪替後,時任桃機公司董事長曾大仁正式核定報告,確定建造費用為 549 億元,並將工程切分成 13 個標案發包;後經合併與調整,最終分成 11 標執行。但桃機急著用分標形塑工程進度順利的印象,卻未通盤考量整體計畫特性,為日後困境種下遠因。

首先,桃機公司自 2017 年起陸續發包 7 項標案,但桃機選擇將主航廈工程與周邊設施切割,例如標案中,屬於專業項目的機坪滑行道、機坪設施、航空地面燈光、空橋系統等機場特殊系統,多委託特定專業廠商施作,不影響後續工程;工程風險低、利潤高的資訊通訊系統、公共設施等項目,也都順利地一次標出。7 項工程發包標案經費共 206.58 億元。

(作者:楊竣傑;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今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