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 20 年台灣降息史,網路泡沫那年降 10 次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0 年 03 月 18 日 9:00 | 分類 國際金融 , 財經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回顧 20 年台灣降息史,網路泡沫那年降 10 次


全球掀起降息潮,回顧台灣近 20 年利率變動,3 次連續降息都跟全球景氣密切相關,分別是 2000 年網路泡沫、2008 年金融海嘯與 2015 年景氣趨緩,2003 年也曾因 SARS 疫情降息 1 碼。

3 月以來,各國因應武漢肺炎(COVID-19)疫情紛紛降息。美國 15 日一口氣降息 4 碼後,紐西蘭跟著降 3 碼、南韓降 2 碼。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日前到立院備詢時也強調,降息的考慮面向絕不只是對實體經濟的刺激,還包括金融穩定,貨幣對內、對外幣值穩定,以及利率調整對銀行業的衝擊。

台灣目前重貼現率 1.375%、擔保放款融通利率 1.75%、短期融通利率 3.625%,3 項利率自 2016 年 7 月維持至今,為歷史次低水準。

由於台灣經濟跟出口表現密不可分,回顧 2000 年起台灣央行 6 波降息,都跟全球景氣密切相關。

2000 年底到 2001 年底,台灣一共降息 11 次,起因於 2000 年美國遭遇網際網路泡沫,宣稱最賺錢的網路新創一夕倒閉,加上 2001 年 911 事件,更重創消費者和投資人信心。當時台灣進出口貿易均縮減,加上民間投資保守,失業率攀升,導致民間消費不如預期,央行罕見地在 2001 年一年內就降息 10 次。

2002 年 2 次降息,各降息 1 碼(0.25 個百分點),主要為台灣內部景氣雖然回溫,但內需市場不振,消費、投資需求仍緩。

至於 2003 上半年,美伊戰爭結束後,央行評估先進國家景氣復甦不如預期,加上台灣 3 月爆發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疫情,衝擊外銷訂單與經濟活動,導致消費者信心下滑,企業投資趨於審慎,央行在當年 6 月 27 日宣布降息 1 碼。

而美國次貸風暴引發的 2008 年全球金融海嘯,不僅造成美國、歐洲金融市場動盪不安,也衝擊台灣進出口表現與內需市場,央行為減輕個人與企業資金成本,增進民間消費、投資意願,從 2008 年中到 2009 年初,一連 6 次降息,也讓台灣重貼現率於 2009 年 2 月來到歷史最低點 1.25%。

2015 年中到 2016 年中,則因中國經濟成長趨緩,加上 2015 年底油價大跌,造成全球貿易量萎縮,對依賴出口的台灣是一大警訊。另外,由於台灣負產出缺口擴大,也就是產能多於訂單,導致勞動力出現閒置,央行因此 4 次降息。

當然,大降息之間也有連續升息的時期。分別是包括 2003 年 7 月到 2008 年 6 月,重貼現率從 1.375% 升息到 3.625%,以及待金融海嘯緩步復甦後,央行也自 2010 年 5 月到 2011 年 7 月,把重貼現率從 1.25% 升息到 1.875%。

(作者:蘇思云;首圖來源:By Solomon203 (Own work) [CC BY-SA 4.0], via Wikimedia Commons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