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11 日一早 9 點,桃園中壢工業區東元電機工廠內已經人聲鼎沸,這一天,東元電機在此舉辦股東會,今年股東會其實並沒有 3 年一次的董監改選,但現場擠爆的人潮,恐怕要勝過今年有改選行情的所有公司。
東元減資案兩軍對決
經營者與股東「和諧時代」已過
原因就是,已經買股買到成為東元電機第一大股東的寶佳集團,在股東會前正式提出「減資 10%」的議案,甚至在股東會前,寶佳與東元之間已經針對減資與否,你來我往好幾個回合,這一天,兩軍終要對決。
股東投票選舉結果,寶佳提出的提議並沒有超過半數股東認可,減資案沒有過關。
但是寶佳與公司派黃茂雄的對決結束了嗎?當然沒有。截至目前為止,寶佳還在持續買進股票,對東元經營者的挑戰聲浪將會愈來愈大,寶佳提出的任何經營意見,東元董事會、經營者,都必須審慎以對。
一個沒有進入董事會的大股東,能對公司經營者提出意見,讓公司必須即時提出回應,甚至送交股東會表決,這在過去台灣的資本市場,可說是幾近罕見的現象。
「過去公司與股東之間『和諧時代』過去了!」眾達國際法律事務所律師羅名威一語點破。
過去,買股票是為了什麼?為了賺錢,那是第一要務,還有呢?每年 6 月股東會領取紀念品,8、9 月等著股息進帳,還有嗎?大致沒有了。
至於你(股東)與公司經營者之間有沒有過任何意見的溝通?甚至是經營策略的探討?99.9% 的答案應該都是:沒有。
但是,當台灣資本市場的股東結構開始產生質變,從過去以散戶為絕對多數,到自從 2013 年以來,以法人機構為主的資金,占成交金額比重逐步提高,一舉跨過四成的門檻後,台灣股市的天空,開始變得不太一樣。
「聰明錢」占台股四成
專業大腦判讀,掀起驚濤駭浪
以 2019 年為例,台灣股市一整年總共成交逾 26 兆元,其中有四成的資金、約 10 兆元的交易背後,極大部分是由一群有專業投資素養,甚至結合法律、會計、稅務各方面專業人士的「法人」團隊組成,他們經過縝密思考討論後,所做出的投資交易。
這些「更聰明的錢」也因此在台灣資本市場掀起一波波巨浪,帶來從未有過的挑戰與改變。其中,最大的衝擊與變化,就是對這些被投資的上市櫃公司形成「公司治理」的壓力,乃至於「經營權」的挑戰。
以寶佳集團為例,堪稱是近幾年來台灣資本市場上最叱咤風雲的集團,由集團大家長林陳海(見首圖)領軍,他橫空出世的氣勢,幾乎讓所有上市櫃公司經營者聞風喪膽。
在寶佳集團尚未正式浮出水面之前,「林陳海」3 個字,在台灣幾乎毫無記憶點,但過去數十年來,寶佳集團幾乎連年全台推案第一,累積數十年的獲利。如今,林陳海掛名董事長的公司,就有「寶佳資產管理」、「合陽管理顧問」以及「合佳投資」3 家公司,其中,由合陽管理轉投資的寶佳資產,資本額就有 230 億元之譜,恐怕是全台最大的投資公司之一。
(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今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