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寶快閃台灣市場,電商股誰受惠?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0 年 10 月 19 日 12:15 | 分類 財經 , 電子商務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淘寶快閃台灣市場,電商股誰受惠?


淘寶台灣 10 月 15 日上午 11 點無預警宣布將撤離台灣市場,電商龍頭網家股價隨後急拉並以漲停坐收,但隔日又大跌超過 7%。市場解讀網家集團平台眾多,其中商店街與露天拍賣皆與經營 C2C 型態為主的淘寶台灣在營運模式上有所重疊,理所當然成為投資人盤中追價的目標,但隔日又回跌,主要反映的是淘寶台灣的去留,對現行業者的影響程度真的不大。但從境外強敵屢屢敲門,也反映出僅占整體零售產值 5% 上下的台灣電商,仍有許多搶食實體銷售額的空間,後續觀察焦點仍在實體與虛擬之間的消長變化。

產品與模式有區隔,業者:影響不大

去年 10 月 24 日、雙 11 正如火如荼展開,淘寶台灣成立為業界投下震撼彈,雖是以英商克雷達代理來台的名義,但是「假外資、真中資」爭議始終沒斷過;今年 8 月 24 日更被經濟部投審會以中國阿里巴巴集團對克雷達具實質控制能力為由,認定淘寶台灣為中資,並因中資未申請許可、違反兩岸條例裁罰 41 萬元,雖給予限期 6 個月內撤回投資或改正機會,但淘寶台灣最終選擇退出台灣市場。

原本來勢洶洶卻一年不到就玩完,身在台灣資本市場中的 4 家同業皆低調面對媒體詢問。除松果購物簡單表示,淘寶台灣退出,相信既有客群會被其他業者瓜分;富邦媒總經理谷元宏也簡短提到,因 momo 與淘寶商業模式差異大,所以目前看來影響甚微;其餘包括創業家與網家皆表示不方便回應。

不過,各大電商業者早在去年淘寶台灣剛成立時就頻頻被問到會受多少影響。富邦媒董事長林啟峰與谷元宏在去年雙 11 記者會就提到,雙方產品有所區隔,且從正面想,代表電商營運模式已被消費者接受,大家把餅做大、提高造節吸睛程度是好事,且台灣人在淘寶購物早非新鮮事,只要稅負上能公平競爭,不覺得有太大影響。

所謂稅負公平,指的是在台灣落地經營的電商需繳交營業稅,而從海外寄來台灣的跨境商品只要在 2,000 元以下皆免稅。網家在去年 11 月底的法說會中也強調,相信立法院會更加注意淘寶來台是否涉及傾銷及不公平競爭,更直言台灣淘寶網站上的物品約 1,100 萬件,且逾 95% 為中國商品,但台灣消費者早在 6 年前就能從高達 10 億物件的中國淘寶網站購買,商品也由中國賣家直接出貨,有何理由要改到淘寶台灣買?

雖然網家旗下商店街除了 B2B2C、還有個人賣場是屬於 C2C 型態,露天拍賣更是 C2C 大本營,但就營收貢獻度,以 PChome 24H 購物為主的 B2C 業務占營收超過 9 成,其餘各類業務皆僅個位數分布;既然淘寶台灣來的時候衝擊不大,走的時候自然也不算什麼利多,也因此在 11 月 15 日淘寶台灣宣布撤離的第一時間,市場難免因聯想而衝動追價,但回歸理性後,隔天網家股價隨即回吐前一日的多數漲幅。

業內人士指出,淘寶進入台灣的時間可說不晚也不早,但台灣消費者大多已習慣使用中國淘寶,因此對淘寶台灣具有高黏著度的客群可說只占極少數;就算淘寶能因進入台灣時間拉長而瓜分掉其他電商平台的客群,但對於整體的影響度仍不大,更何況淘寶正式登台不滿一年;而與其說淘寶退出台灣市場真的讓在地電商業者能實質受惠,不如說這是政府藉由排除中資來穩定電商業者心理的一種手段。

下一個是蝦皮?業內:機會不大

在淘寶之後,市場紛紛將矛頭指向蝦皮將是下一個「除中資」的開鍘對象。投審會則表示,針對實質控制力方面,蝦皮已提出證明,不管在量或質都不符合中資定義,即便將來中資認定標準更嚴,在不溯及既往的原則下,除非蝦皮原封不動又申請增資等案,才會需要重新審查。業內也不認為蝦皮會成為下一個淘寶台灣,畢竟兩者進入台灣經營的時間差很多,台灣消費者對蝦皮也有極高黏著度。

根據 MIC 調查,網友最愛用的 B2C 前 5 名分別為蝦皮 24h、momo 購物網、Pchome 24h 購物、Yahoo 奇摩購物中心、生活市集。蝦皮吸走的流量也最多,但富邦媒與網家兩大龍頭仍能維持不遜於往年的營收年增率,主要仍在實體轉虛擬的零售消費趨勢持續進展,在空間仍大有可為下,外來強敵進入台灣市場,實際上反而有聯合拉抬聲勢、共同將餅做大之效。

(本文由 MoneyDJ新聞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