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攻歐美代工大餅,隱形眼鏡老三晶碩 2 年內產能拚翻倍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0 年 10 月 26 日 7:45 | 分類 財經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搶攻歐美代工大餅,隱形眼鏡老三晶碩 2 年內產能拚翻倍


台股今年股災反彈行情從 3、4 月初升段的電子股齊漲,換到 5、6 月第二階段漲勢以傳產、生技為主,不少部分原先跑輸大盤的個股在資金轉向之下,反彈第二階段的表現遙遙領先電子族群,這些股票大多是原先的疫情受害股,在各國陸續解封後,搖身一變成為復工概念股,這其中也包括由和碩集團轉投資,並在股災期間一度跌到 81.5 元的隱形眼鏡廠晶碩。

(作者提醒:本文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

晶碩成立於 2009 年

台股第一家上市隱形眼鏡廠為精華光學,2003 年以 49 元掛牌上櫃,並在 2013 年漲到 900 元高價,市值從 10 億元衝到 400 億元,EPS 更連續多年落在 20~30 元之間,如此暴利讓眾多廠商也躍躍欲試,電子代工大廠和碩與旗下 PCB 廠景碩於 2009 年共同出資成立晶碩,投入搶攻隱形眼鏡這塊大餅。

2014 年公開發行

成立 5 年後的晶碩在 2014 年公開發行並登錄興櫃,外界也終於得以一窺晶碩的財報,相比同業精華 2013 年營收 52.2 億,獲利 17.7 億,EPS 31.7 的亮眼成績,成立 5 年的晶碩由於頭兩年產能還在建置,要一直到第三年才有初步的營收,2013 年營收 5.89 億,因營收未達規模經濟,稅後損益只有 4,618 萬,EPS 才 1.1 元,簡單來說,該公司剛上興櫃時,除了後面有大集團支援以外,實在找不到一個買晶碩,而不買精華的理由。

(Source:筆者整理)

營收分成代工與自有品牌

晶碩成立初期主要是以自有品牌為主,近 4 年才逐漸發展成品牌、代工並行的模式,根據晶碩提供的資料,該公司 2016 年品牌與代工(OEM)的比重大約是 55.5% 比 44.5%,隨著代工比重逐年提高,到去年代工比重已拉高到 66.2%,自有品牌則降低到 33.8%。

(Source:晶碩法說會簡報)

營收以外銷為主

如果將營收用地區別來區分,晶碩目前只有 23% 的營收是內銷市場,比率大致與主攻內銷市場的品牌相同,外銷市場則以代工為主,其中日本占比 50% 為主要外銷市場,其次是中國的 15% 及歐美的 12%,也因為歐美營收占比較低,營收僅在 Q1 疫情在亞洲蔓延時有受到影響,4、5 月歐美封城後反而有提早回溫的狀況。

(Source:晶碩法說會簡報)

▲ 晶碩雖然股災期間股價大跌,但其營收其實從 3 月開始就走出肺炎的影響,並恢復年增趨勢。(Source:Cmoney)

自有品牌成長有限

觀察晶碩近 8 年的營收成長趨勢,轉捩點大約就發生在公司上興櫃左右的 2013~2015 年,營收從 5.89 億跳增到 13.07 億,逐漸建立起規模經濟,事實上,晶碩一開始是打算以自有品(PEGAVISION)打市場,但自有品牌從行銷到通路都是層層關卡,加上品牌一開始主打內銷市場,要在短時間內提高出貨量及產能利用率談何容易,為此,晶碩從 2013 年開始承接代工訂單。

營收跳躍式增長

晶碩初期主要承接日本品牌代工(Seed、T-Garden),日本客戶也成為推升晶碩 2013~2018 年營收成長的主要動能到 2018 年晶碩的代工占比 71.3%,營收突破 30 億大關,達 31.32 億,EPS 在這 6 年期間也出現跳躍式增長,從 1.06 元暴增到 9.02 元。

(Source:Cmoney)

2019 打入歐美品牌

根據晶碩在 2 月史詩級股災前提供的資訊,歐美客戶在 2019 年占營收比重 12%,這個部分是 2019 年拿下英國 Waldo 代工訂單後占比才開始增加,2019 Q4 又拿下嬌生月拋彩片訂單(主要供貨中國),之後如供貨順利,會進一步擴展到其他國家,代工業務價格壓力沉重雖然代工業務讓晶碩的營收 8 年翻了 5 倍之多,但台股代工、品牌並行的隱形眼鏡業者並不只有晶碩,金可-KY 及精華也都轉而以代工為主、品牌為輔,晶碩的大客戶 Seed 更是同時在三家業者下單,這導致產業模式有點進入傳統電子業的狀況,毛利率逐年下滑,必須靠營收規模彌補,產能及良率就成為公司能否擴大獲利的關鍵,從下表可以看到,晶碩的毛利率在 2019 年出現向下趨勢,EPS 受此影響也出現 8 年來首次衰退。

(Source:Cmoney)

擴建桃園廠產能

晶碩目前的產能主要集中在桃園龜山廠,月產能大約 4 千萬片,去年產能利用率大約八成,若產能利用率滿載,營收大約可以達到 40~45 億,為了擴大代工業務規模,晶碩已斥資 27.4 億元在大溪建新廠,新廠的產能與舊廠相當,在 4 千萬片左右,預計 2022 年完工投產,到時候產能可望較現在翻倍,與電子業或其他傳產業相同,一次性擴產如果後續有代工訂單支撐,營收就可能出現爆發性增長。

▲ 晶碩為了建設二廠,於 2018 年向英業達以 13.8 億購置舊廠辦,2020 上半年已整地完成並開始動工。(Source:公開資訊觀測站)

籌碼分析

晶碩雖然是和碩旗下轉投資,但該公司從掛牌之後就一直不被市場重視,量能也上不來,這導致股價在股災期間出現流動性瘋線,走勢完全沒有支撐,從 2019 年 12 月最高價 183 元一路跌到 81.5 元,跌幅達到驚悚的 55.46%,大盤剛反彈時也表現溫吞,不過 6 月初開始突然被投信注意到,短時間內從 127 元急拉到 168 元,是掛牌以來投信第一次大量買進,成交量連續站上千張,也是 3 月股災前不曾有過的現象。

(Source:籌碼 K 線)

快速結論

最後整理出本文重點如下:

  1. 晶碩成立於 2009 年,是和碩集團看好隱形眼鏡所成立的轉投資
  2. 剛上興櫃時營運狀況不佳,稅後損益落在損益兩平邊緣,之後轉入代工市場營運才起飛
  3. 目前銷售地以外銷為主,其中日本佔比 50%,2019 年開始打入歐美品牌,但營收佔比還不大
  4. 2013 ~ 2018 EPS 都是逐年成長,不過近兩年代工業務競爭激烈,開始出現營收增長,EPS 卻受毛利下滑影響而下滑的現象。
  5. 用電子業思維來看,營收規模是價格戰的關鍵,晶碩除了提高現有廠房產能利用率,也開始興建二廠,二廠預計 2022 完工,到時候產能會較目前翻倍。
  6. 晶碩掛牌後一直冷門,股災期間還爆發流動性風險,6 月初開始突然被投信注意到,是掛牌以來投信第一次大量買進,成交量連續站上千張,也是 3 月股災前不曾有過的現象。

截至 10/16 的後續追蹤

晶碩 6 月初開始的漲勢,除了長期展望,市場傳出晶碩從對手手中搶下 Seed 大單也是原因之一,雙重利多讓股價於 7 月 3 日一度攻高到 212.5 元,但之後因 7 月營收月減,導致股價修正至 170~190 元之間,8 月開始營收站上 3 億元,並呈現雙位數月增及年增,帶動股價於 9 月中回攻至 200 元之上,法人預估晶碩今年 EPS 可達 8.6 元,明年微幅增加到 9.8 元,2022 年桃園廠量產後,產能翻倍下,EPS 可望較 2020 及 2021 年顯著成長。

(Source:籌碼 K 線)

(本文由 股市小 P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晶碩光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