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回流成風潮,反映中國主導的 RCEP 無法改變台灣經濟攀升趨勢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0 年 11 月 18 日 7:45 | 分類 國際貿易 , 財經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台商回流成風潮,反映中國主導的 RCEP 無法改變台灣經濟攀升趨勢


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10 國包含東協 10 國(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菲律賓、汶萊、越南、寮國、緬甸、柬埔寨)加上中國、日本、南韓、紐西蘭、澳洲等亞太 15 國於 11 月 15 日正式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RCEP 簽署後,國內即出現許多擔心台灣的出口會因協定受衝擊。貿易協定簽署必然會使成員國與非成員國間關稅差異拉大,但若就此推論非成員國經濟會受到很大負面影響,難免過於杞人憂天或對自己國家經濟情況不甚了解。

經濟表現與貿易協定並非正相關

就台灣目前經濟情況而言,根據主計總處在 10 月 30 日公布第三季台灣經濟成長率概估為 3.33%,反觀南韓與新加坡分別衰退 1.3% 與 7%。南韓與新加坡是過去討論對外開放時,最常拿來與台灣經濟開放比較的對照組,同時這兩國與中國往來也相當密切,但在美中貿易衝突及武漢肺炎(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影響下,經濟衰退遠比台灣嚴重,與中國的連結程度較深或許是比台灣衰退嚴重的原因之一。因此 RCEP 簽署後,台灣沒有加入是否與台灣經濟衰退畫等號,不無疑問。

RCEP 經濟效果已隨中國經濟下行縮小

自 2012 年 RCEP 啟動談判以來,中國經濟成長動能是 RCEP 受全球矚目的原因之一,美國前總統歐巴馬也因擔心中國影響力增大而推出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PP),然而川普上台後,美國對中國採取高額關稅與科技管制政策,以及中國爆發武漢肺炎疫情影響,中國經濟加速下行,中國經濟成長與技術均須自立自強的事實,也可在十四五規劃看到必要性。換言之,中國經濟成長逐漸下滑之際,2020 年 RCEP 經濟影響效果必然較 2012 年時小。但中國經濟下滑了,政治權力的集中度有增無減,對經濟貿易協定而言絕非利多。

台商回台破除 RCEP 迷思

自美中貿易衝突以來,台商回流已變成推動台灣民間投資的動力。這些回台灣投資的廠商中,產品並非僅是高科技產品,也包含自行車或工具機等產業,當這些廠商願意回台灣投資時,絕對可以合理預期 RCEP 即將簽署,也了解簽署後對非會員國的台灣而言,出口到 RCEP 會員國的關稅將會提高,但這些廠商仍決定回台灣投資。這是因關稅高低固然會影響產品的競爭力,但穩定的投資環境與健全的醫療環境,將是維持工廠能否穩定運行的關鍵因素。因此廠商仍選擇投資台灣。換句話說,RCEP 的影響性並非想像中大。

關稅影響不能以偏概全

再者,較低關稅可讓台灣產品更容易出口到海外市場,但較低關稅也會使外國廠商產品更容易出口至台灣。然而,多數人關心 RCEP 對台灣的影響多僅討論我國出口競爭力衰退,而不關心後者,相關 RCEP 不利台灣的言論就容易陷入以偏概全的討論。對 RCEP 多數成員國而言,東南亞國家與中國產品以低價居多,當這些低價產品可以更低關稅或零關稅進入台灣時,必然會對台灣內需市場帶來極大衝擊,進而導致失業。換句話說,不是沒有加入 RCEP 導致失業,而是加入 RCEP 反會對台灣就業市場帶來極大衝擊。

最後,近年來台灣持續分散貿易夥伴以降低對單一國家的經濟倚賴,這樣的政策效果也反映出台灣經濟表現與南韓、新加坡有很大不同。此時若台灣再參與中國為主的貿易協定,只是讓台灣再次走回經濟倚賴單一國家的老路,對台灣而言絕非好事。武漢肺炎持續造成各國經濟衰退及美國對中政策不會有大幅改變的認知下,過度誇大 RCEP 對台灣的負面衝擊是多慮了。

(本文由 中央廣播電台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