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要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過不了這 4 個挑戰,難如預期樂觀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0 年 12 月 29 日 8:15 | 分類 中國觀察 , 國際貿易 , 財經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中國要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過不了這 4 個挑戰,難如預期樂觀


中國共產黨每年 12 月舉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在 18 日完成,並提出未來一年 8 項重點任務,包含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堅持擴大內需戰略基點、全面推進改革開放、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解決好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做好「碳達峰」及「碳中和」工作。上述會議結論與中國第十四個五年計畫強調的內循環及技術自立自強的終點方向一致。

一般而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結論,往往突顯中國經濟面臨的挑戰與需要克服的困難。2018 年底會議提出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要「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進一步「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的六穩措施以及「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打下決定性基礎,以優異成績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70 週年。」

到了 2019 年底,提出四個堅持,包含「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以改革開放為動力」以及全面做好「六穩」工作。

再到今年 4 月 17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加大六穩工作力度」,並強調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與保基層運轉的「六保」措施。由上述中共當局的經濟政策方向可知,美中貿易衝突以及美國對中國企業採取的科技管制手段對於中國經濟的威脅已不斷升高。

美國制裁措施如連揮重拳

雖然中共當局已看到未來中國經濟面臨的挑戰並提出因應對策,但是,未來中國經濟前景仍面臨諸多的不確定性。

首先,在今年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結束後,美國商務部又將中國最大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列入禁售令制裁的黑名單,由於中芯半導體為中國極具指標性的公司,在其技術與材料仍高度倚賴美國之際,美國的制裁必然對中芯未來的營運帶來衝擊,進而對中國經濟產生不小的影響。換句話說,在中國華為與中芯國際相繼受到科技制裁的情況下,十四五計畫的科技自主仍否可以因應上美國的制裁政策是令人好奇的。

中國面臨的第二個困境是,武漢肺炎疫情後的供應鏈重組趨勢應該不會停歇,這可由包含台商在內的許多國際大廠紛紛進入越南以及印度投資,即可知道此趨勢已不可逆。在此情況下,中國的就業市場情況可能逐漸惡化與薪資成長將出現停滯的現象。這也可以解釋今年中共在「六穩」後又提出「六保」的原因,特別強調,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以及保產業供應鏈穩定的重要性。換句話說,若無法做好六保,則中國的內需將會萎縮。在美國對中國課徵的高額進口關稅不會在短期內取消,以及整體供應鏈調整趨勢已不可逆的當下,事實上,中國經濟的險峻程度只會持續升高。

第三,中國近期採取包含限制澳洲牛肉進口、暫停進口澳洲木材與大麥、延長對澳洲活龍蝦的通關檢查以及對澳洲葡萄酒實施反傾銷措施等貿易制裁行為,已使得中國與澳洲的關係持續惡化,加上中國與印度的衝突不斷,若再考慮已存在的美國高額進口關稅均已顯示中國六穩中的「穩外貿」已不可能達成。即使中國在今年加入 RCEP,在印度沒有加入以及中澳關係惡化的情況下,RCEP 對中國經濟恐怕不會有太顯著的加分效果。

世界對中國的負面看法升高

中國面臨的第四道難關,是對中國經濟悲觀的看法雖已持續數年,中國經濟的成長即使趨緩但仍繼續成長,是不是我們對於中國經濟的看法恐過度悲觀?那麼,請您再回顧美中貿易衝突、武漢肺炎疫情爆發到港版國安法通過等事件,世界各國對於中國的看法已與過去有顯著不同了。

這可由美國智庫皮尤(Pew Research Center)今年 10 月公布對 14 個國家的調查顯示,過去一年(中國以外)各國民眾對於中國的負面看法增加,達到智庫研究 18 年以來的歷史新高。這些國家,包括澳洲、英國、德國、荷蘭、美國及南韓等,整體來說 73% 對中國持負面看法,僅 24% 持正面看法。上述各國對於中國負向觀感大幅增加的趨勢,將間接影響外資赴中國投資的意願。換句話說,在國際對中國認知已與過去有顯著差異的當下,「穩外資」的困難度愈來愈高,因此,中國經濟的前景應不會如同英國智庫經濟和商業研究中心(Centre for Economics and Business Research,CEBR)預估「中國將在 2028 年超越美國成為最大經濟體」如此樂觀。

(本文由 中央廣播電台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pixabay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