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立光股價摜破 3,000 元,3 難題卡關、7 大外資降評,股王地位保得住?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1 年 01 月 24 日 9:00 | 分類 證券 , 鏡頭 , 零組件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大立光股價摜破 3,000 元,3 難題卡關、7 大外資降評,股王地位保得住?


大立光股價跌破 3,000 元,股王地位岌岌可危。面臨進退兩難的 3 大困境,大立光正站在十字路口,未來要踏出哪一步,都會面臨不小的考驗。

1 月 12 日,全球手機鏡頭龍頭、台灣股王大立光電股價首度跌破 3,000 元大關,並持續下探。摩根士丹利、高盛等 7 大外資紛紛下修目標價,最低砍到 2,665 元。大立光蟬聯 6 年的股王地位,還保得住嗎?

答案的關鍵在於:現今大立光正面臨進退兩難的 3 大困境。

▲ 面對外資看衰降評,執行長林恩平要如何扭轉局勢,外界高度關注。

蘋果逼宮  扶植對手盼降價

困境 1:競爭對手追趕太快。去年 7 月,蘋果光學鏡頭供應商玉晶光公布第 2 季業績,在 iPhone SE2 鏡頭訂單大幅增長下,上半年合併營收高達 57.87 億元,年增率 80%。這是一個值得關切的數字,因為背後代表的意義,是蘋果供應鏈廠商正面臨極大的價格壓力。

從玉晶光去年上半年爆發性的營收表現,不難推估蘋果正在試圖透過大力扶植玉晶光向大立光施壓,以爭取更低的採購價格。如此一來,鏡頭的平均銷售價格會有較大的跌幅,而大立光的出貨價格也會受到壓抑。

不僅是玉晶光,蘋果也持續透過南韓鏡頭大廠 Semco 和中國鏡頭大廠舜宇光學給予大立光降價的壓力;外界預期,Semco 與舜宇光學陸續打入蘋果供應鏈,大立光同樣會面臨降價的壓力。未來到底是要降價,還是堅持高毛利底線,都是艱難的抉擇。

困境 2:手機市場出現不利於大立光的變化。首先是手機趨於高度飽和,從市調機構統計數據觀察,全球智慧手機銷量難再出現 2 位數的增長,大立光未來的前景難以過度樂觀。再者,中階手機比高階手機更受市場歡迎,根據 Strategy Analytics 指出,去年前 3 個月,全球最受歡迎的手機是中階的三星 Galaxy A51。而去年 4 月蘋果甫推出中階手機 iPhone SE2,第 2 季就占了美國 iPhone 銷量的 19%。

維持高毛利  愈來愈不容易

大立光執行長林恩平在去年第 2 季法說會上也坦言,「展望第 3 季,美系與非蘋陣營客戶都有拉貨趨緩狀況,其中尤以高階鏡頭需求下滑幅度最明顯。」無論是林恩平的說法或市調機構的報告,都凸顯中階手機將蔚為主流,恐讓主攻高階市場的大立光,面臨進退維谷(是要繼續主攻高階市場還是搶食中階訂單)的考驗。

手機市場另一個變化,則是高階手機規格升級速度變慢。去年大立光已有客戶旗下產品線導入 8P(八片塑膠鏡片)鏡頭,各界原本預期今年會有客戶開始搭載 9P 鏡頭,不過林恩平卻說,「9P 設計客戶還是不滿意,還在 design in(導入設計)階段。」此外,去年單一手機搭載的鏡頭顆數並沒有太顯著的增長,儘管已有旗艦機種配備 7 顆鏡頭,但是單一手機配備 4 顆、5 顆鏡頭仍為主流。

由於高階手機規格升級速度趨緩,再加上舜宇光學、瑞聲科技、歐菲光等競爭對手都已成功投產 7P 鏡頭,大立光還會不會有以往高達逾 67% 的毛利率?這是後續值得觀察的重點。

困境 3:跨入汽車鏡頭市場陷入兩難。手機市場出現逆風,1 月 7 日大立光法說會上,法人爭相探詢是否會加緊插旗汽車鏡頭領域,不過林恩平的回答是:「汽車(鏡頭市場)還是沒有積極投入。」儘管如此,這卻是法人意料之中的答案。因為目前單一手機搭載的鏡頭,最多僅 7 顆,汽車若要達到全自動駕駛,至少要配備 10 顆以上的鏡頭,如特斯拉現在已導入 8 顆鏡頭,而且汽車鏡頭與手機鏡頭價差很大,以未來的角度觀之,汽車鏡頭的出貨量與產值都會比手機大上數倍。

也就是說,大立光若要全面跨入汽車鏡頭市場,以目前僅有中國廠可以生產玻璃鏡片的規模,將不足以滿足客戶快速成長的採購量,未來汽車鏡頭中的玻璃鏡片勢必要外包;但是玻璃鏡片的成本原本就偏高,還要是可以通過汽車安規認證的等級,再加上外包成本,恐怕會吃掉大立光毛利,成為林恩平進退兩難的抉擇。

然而,大立光並非毫無競爭優勢,在技術迭有突破之下,至今大立光在 8P 鏡頭市場還沒有競爭對手,如 1 月 15 日三星甫上市的 Galaxy S21 旗艦系列 5G 手機,就已配備 8P 鏡頭,由大立光獨家供應。「8P 鏡頭單價與 7P 相比,還是有數倍以上的差距。」台新投顧分析師許峻瑋指出。

未來股價  要靠新訂單加持

不過,雖然三星占大立光的出貨比重每年都在攀升,但手機是消費者主導的市場,未來大立光可以吃到多大的 8P 鏡頭訂單,還要看消費者對於高規格埋不埋單。

儘管大立光正面臨不少逆境,未來股價還是有回溫的空間。可以觀察的一個重大指標,就是即將於 2023 年啟動量產的新廠。大立光投資蓋新廠是基於客戶訂單需求,未來只要有新訂單或高成長的訂單挹注,股價就有很大的機會回漲。

至於外界揣測不管是潛望式、超廣角或自拍鏡頭,未來搭載 VCM(音圈馬達)的比率會快速成長,預估會是另一個扭轉大立光股價的契機。不過,關於這點恐怕與事實悖離,因為 VCM 的毛利率不及手機鏡頭,這與一直以來瞄準高階市場、重視毛利率的大立光產品策略背道而馳。而且從法說會上,林恩平對相關問題反應冷淡可見一斑,甚至提到:「2023 年啟用的新廠,針對 VCM,目前沒有長遠規畫。」立場已經很明確。

過去大立光憑藉著專注高階、高毛利的市場,站穩全球手機鏡頭龍頭寶座,蟬聯 6 年台股股王,如今面對著十字路口,前有險路、後有追兵,如何走出新局,外界全部張大眼睛看著。

(本文由 財訊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科技新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