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物料上漲現通膨疑慮,專家:應是暫時現象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1 年 03 月 08 日 15:45 | 分類 國際金融 , 財經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原物料上漲現通膨疑慮,專家:應是暫時現象


原物料價格近期漲勢驚人,外界關注是否有通膨疑慮。專家表示,台灣距離通膨還有段距離,原物料上漲應是暫時現象,目前沒有看到成本轉嫁到中下游廠商與終端產品的現象,但仍要持續觀察物價變化。

中華經濟研究院(中經院)今天發布 2 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其中製造業的「原物料價格」指數已連續 3 個月維持在 80.0% 以上的上升速度,指數續揚 2 個百分點至 87.8%,再創 2012 年 7 月創編以來最快上升速度,媒體詢問是否有通貨膨脹(inflation)疑慮。

中經院院長張傳章表示,物價看起來沒有大幅上漲,主計總處也預估今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會轉正,但物價是否會持續性上漲,還需要持續觀察。

中經院第三研究所助研究員陳馨蕙認為,原物料價格指數不是反映絕對價格,而是反映漲幅。去年 2 月因為疫情爆發,需求、供給同步下挫,但需求下降更快,直到去年第 4 季開始出現經濟復甦,需求回溫速度也比供給更快,近期原物料價格上漲幅度較高,應該是短期異常,如果等到今年第 2 季需求、供給都回到正常水準時,可以再觀察。

陳馨蕙表示,通膨不是怪獸,適當的通膨應該能逐步反映成本。的確有廠商提到紙箱、塑膠價格多次上漲,但是仍要看個別廠商的成本結構,目前還沒有看到成本轉嫁到中下游廠商、非製造業跟客戶端的狀況。

中研院經濟所研究員簡錦漢表示,從原物料價格來看,的確有通貨膨漲現象,但是這個現象在台灣、美國、歐洲都有發生。從美國債券市場中,比較有跟著通膨調整利率的債券跟沒跟著調整的債券,可以評估市場對通膨的預期,近期金融市場波動大都是反映對通膨的疑慮,但基於 2 項理由,評估台灣離通膨還有段距離。

簡錦漢指出,第一,近期大宗原物料上漲是因為各國經濟逐漸解封,生產剛起步,多數央行都認為 2% 以下的通膨率是可以接受的,要達到通膨的程度應該還有段距離。

第二,歐美勞動市場仍然十分疲弱,如果要帶動通膨,勞動市場、薪資也要回溫,目前歐美地區很多消費者是還是依賴政府補貼或工資補貼,加上美國聯準會(Fed)也表示 2023 年前不會升息,因此對通膨還不用太擔心。

(作者:蘇思云;首圖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