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荒燒不停,台四大晶圓廠擴產解渴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1 年 04 月 29 日 12:30 | 分類 IC 設計 , 公司治理 , 國際貿易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晶片荒燒不停,台四大晶圓廠擴產解渴


全球晶片荒燒了半年多,儘管各大晶圓廠以破百稼動率全力支援,至今仍未看到全面紓解的跡象,科技大老不約而同預期,晶圓代工產能吃緊的狀況將持續到 2022 年。

繼力積電、台積電後,聯電與世界先進也於 28 日宣布擴廠計畫,掀起史上罕見的成熟製程大擴產潮。

外界也不免擔憂,各大廠在景氣熱絡時紛紛砸重本投資,爾後是否會面臨過度擴張的風險?究竟,晶圓廠看到了什麼商機,足以支撐產業再旺 3 年?

這次晶圓代工廠擴產重點在成熟製程,連專注在先進製程的台積電也回頭布局 28 奈米市場,地點選在南京廠,目標 2023 年中前達 4 萬片月產能,公司表示,主要目的是為了客戶管理(customer management);旗下世界先進則以 9.05 億元購入友達位於竹科的 L3B 廠廠房及廠務設施,約可容納每月約 4 萬片 8 吋晶圓產能。

二哥聯電拍板擴充在台南科學園區的 12 吋廠 Fab 12A P6 廠區產能,客戶將以議定價格預先支付訂金的方式,確保取得 P6 未來產能長期保障,預計 2023 年第二季投產,規劃總投資金額約 1 千億元;據了解,合作客戶包括有奇景、南韓 Samsung、瑞昱、聯詠、聯發科等。

之前力積電已率先宣布斥資 2,780 億元,在苗栗銅鑼興建 12 吋晶圓廠,鎖定 1x 到 50 奈米的成熟製程。完工後總產能將達每月 10 萬片,預計 2023 年分期投產,初期規劃產能為每月 2.5 萬片,滿載年產值可望超過 600 億元。

雖然市場仍多少憂心重複下單問題,但晶圓廠仍勇於投資,最大的理由還是需求真的太強。業界分析,疫情加速數位轉型,人們更仰賴電子產品,包括 PC、NB、手機、車用需求暴增,此皆需要大量面板驅動 IC、電源管理 IC、MCU、CIS 等晶片,這些都主要是成熟製程生產,相對市場供給極度緊繃,晶圓廠就算產能全開也無法支應客戶需求。

另方面,自駕車、電動車、AI、5G 等新趨勢,也使電子產品半導體含量激增。以電動車為例,半導體業者分析,傳統燃油車半導體成本約一輛 320 元美元,而純電動車半導體成本將拉高到約 720 美元。車用 IC 多以 28 奈米以上成熟與特殊製程生產,顯示成熟製程的需求量還是相當大。

冰箱、電視、音響等各種家電及消費性電子產品,未來只會越來越「智慧化」,加上萬物聯網趨勢,未來也需要更多 IC,但不必用到 7 奈米、5 奈米,成熟製程即可滿足大部分需求。

有 IC 設計業者私下透露,現在客戶給的「forecast」都到 2022 年了,可預期 2022 年需求還是非常好。如今最大問題就是卡在產能不足,就算加價也不一定搶得到。目前跟晶圓廠談 2022 年產能,只要與 2021 年持平就偷笑了,若未來需求超乎預期,實在不知怎麼因應。

業界人士認為,儘管建新廠成本高昂,蓋一座 8 吋廠就要 10 億美元,12 吋廠更高達 30 億美元,但 IC 設計公司為求產能,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晶圓代工業者必須回應並提供支援,才能跟客戶一起走得更遠更長。客戶考量到長期合作關係,也願意給予承諾並先付訂金,這對晶圓廠來說,可降低一定投資風險。

(本文由 MoneyDJ新聞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