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以台股融資槓桿操作為借鏡,分析師:不影響長期趨勢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1 年 05 月 14 日 16:55 | 分類 理財 , 證券 , 財經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外媒以台股融資槓桿操作為借鏡,分析師:不影響長期趨勢


華爾街日報分析,疫情衝擊、股市過熱與融資槓桿操作盛行,造成台股大幅回檔,值得美國及其他地方投資人借鏡。分析師表示,台股今年來融資餘額增加速度過快,伴隨著拉回風險,但不影響長期趨勢。

華爾街日報指出,去年3月起,台股旺盛行情刺激愈來愈多投資人融資作多,融資餘額衝上約10年來最高水準;但融資操作恐放大賣壓,因為帳面虧損的投資人會被要求追繳保證金,必須賣掉手中更多股票籌錢,這個情況解釋了台股12日盤中出現的恐慌性殺盤。

台股本週週線重挫1,457.91點,11日及12日接連重挫,成交量連續2天突破新台幣7,000億元;12日盤中創下崩跌1,417.86點紀錄,雖然當天收了737.1點的長下影線,但收盤仍大跌680.76點,為史上第2大跌點,融資餘額單日減少129億元。本週至13日為止的4個交易日,融資餘額累計減少279億元。

從交易面來看,台股13日當沖交易賣出金額高達2,717億元,占整體市場比重升至47.3%,顯示市場持股信心不足,以短線操作為主。

國泰證期顧問處經理蔡明翰接受中央社記者電訪表示,當大盤走勢往上,融資餘額能穩定增加,代表市場熱度夠,對股市正向;但如果融資餘額快速增加,可能代表短線投資人過熱,容易造成散戶「多殺多」的現象。

蔡明翰分析,到上週為止,亞股在整個國際市場的表現可圈可點,不過台股今年以來融資餘額增加速度過快,伴隨著拉回風險,剛好疫情升溫成為導火線,導致融資快速撤出,拉回速度比預期更快。

不過,蔡明翰認為,從中長線來看,融資餘額增加或減少,對股市影響不大;如果投資人參與度過高,往往造成短線指數超漲或超跌,不會影響長期趨勢。散戶因為籌碼比較不集中,當散戶人數偏高,指數波動性會變大,長線投資人應該要提高警覺。

他也提到,台灣本土疫情升溫,股市快速拉回,疫情因素已經反映到股市,之前籌碼凌亂的階段已結束,現在是長線投資人可以考慮加碼的時間點,建議以電子股為主,因為當美國科技類股轉強,會帶動外資回頭布局台灣電子股。

新光投信董事長劉坤錫說,去年疫情期間大盤曾下探至8,500點左右,融資餘額不到1,000億元;今年台股高點超過17,000點,融資餘額一度高達2,740億元,急速增加的原因,可能代表投機散戶變多,尤其是年輕族群。

劉坤錫認為,台股現在並非不合理價位,因為以前沒出現過萬六或萬七,建議要用股價本益比等評價方法,藉此判斷台股貴或不貴,才是比較客觀看法。

(作者:吳家豪;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