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炒熱 NFT、數位貨幣,從藝術創作到區塊鏈創新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1 年 08 月 14 日 11:00 | 分類 區塊鏈 Blockchain , 國際金融 , 數位貨幣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疫情炒熱 NFT、數位貨幣,從藝術創作到區塊鏈創新


一場疫情無形推了 NFT(非同質代幣)等相關應用一把,也讓各國推展數位貨幣加速,即便近期虛擬貨幣市場震盪,卻攔不住兩大新浪潮邁向主流。全球加密貨幣的戰局,儼然從昔日金錢遊戲邁向破壞式創新,讓人無法忽視。

疫情為全球區塊鏈創新帶來了兩份禮物,NFT與央行數位貨幣,找到翻紅契機。

2021年初,美國網路藝術家Beeple拍出台幣19億元天價NFT後,4月下旬,台北信義區AppWorks辦公室也迎來一場鬧熱滾滾的NFT論壇。現場集結藝術創作者、律師、科技創業家,前來了解這顛覆的新應用。

論壇主辦方為Lootex共同創辦人呂季潔,正是台灣最早切入作NFT交易平台的創業家之一。她表示,NFT早在2017年誕生,因加密貓NFT初步在幣圈走紅。不過說走到主流世界,確實是疫情推波助瀾。

NBA疫情嘗鮮之舉,意外捧紅新應用

關鍵事件發生在2020年,美國職籃NBA只能打閉門賽時,嘗試和區塊鏈新創Dapper Lab合作,設計收藏球員灌籃片段的NFT「NBA Top Shot」爆紅。當時有不少買家從沒接觸過虛幣,是透過刷信用卡購買。

雖然目前「NBA Top Shot」NFT熱潮已散去,6月業績僅高峰期四分之一,但原因是買家不再獨鍾這款,據《路透社》報導,到6月為止,NFT當月在主流OpenSea市集銷售金額,已回到3月高峰期的1.5億美元(約新台幣42億元)。購買的NFT類型擴散到其他類運動、藝術、遊戲、攝影等多元領域,台灣有不少藝人NFT獲樂迷高價搶購。

3D藝術新秀劉承杰今年嘗試製作NFT銷售,頗有收穫。他認為虛幣大跌後,要見到年初那種天價很難,但購買的人變多,市場規模正在打開。他樂觀看待NFT,會成為許多人買收藏的「新常態」。

至於像是Odyesse,這類用鼓勵發片換新幣的區塊鏈影音平台,和NFT也一樣,是結合創作者而生的新商模,人氣頗高。

再來看看各國央行數位貨幣的發展。最初,各國政府是在擔憂中國發展數位人民幣太快,以及擔憂Facebook幣、比特幣搶走使用需求的考量下進行規劃。

但《路透社》報導,疫情封城期間,許多民眾大量使用網購或訂閱服務,一些國家的央行,更因此看到無現金社會形成的可能。包含歐盟、美國、瑞典、日、韓等十多個國家,已在測試或討論,7月美國聯準會也發言肯定數位美元潛力。

疫情減少用現金,拉抬數位貨幣進展

「我不覺得這類數位貨幣會和加密貨幣競爭,因功能完全不同。」AppWorks創辦人林之晨說,不過他認為,這些政府也許是發現實體法幣不再吃香,比特幣、悠遊卡甚至LINE點數都是競爭者,因此企圖創新。

7月初,世界銀行與IMF共同發表數位貨幣研究報告,讚揚它可改善現有邊境金流的低效率。認證這也是金融創新。各國數位貨幣發展進度也未受虛幣大跌影響,一切on schedule(依預定進度而行)。

看來,無論是否因比特幣風潮而起,NFT與數位貨幣都找到自己的生存土壤,朝市場主流邁進了。

NFT代幣,具有非同質特性

NFT的英文全名是Non-fungible Token,中文直譯為「非同質代幣」,是區塊鏈記錄加密數位資產的技術。

什麼是「非同質」?區塊鏈概念中,同質代幣以比特幣為例,倘若攤開10塊錢比特幣,每一塊比特幣價值都相等。非同質代幣,就是每個價值都不相等。如有一天梵谷的畫《向日葵》數位化後,有專屬NFT代表這幅畫,和日前拍賣出19億元天價的藝術家Beeple作品那枚NFT,價值就不同,所以不能像比特幣一塊換一塊的概念交易。

另外它還有個相當顛覆的概念:你買NFT,不是買到作品,只是買到收藏證明!Beeple拍賣出天價的圖檔作品,至今都可在網路任網友複製印出,不構成侵權。但你若盜用某個畫家作品製成NFT出售,就是違法了。

(本文由 遠見雜誌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Flickr/Marco Verch Professional Photographer CC BY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