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即將反手寬鬆?外資:就業恐受創,反轉點近了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1 年 09 月 27 日 16:30 | 分類 中國觀察 , 財經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北京即將反手寬鬆?外資:就業恐受創,反轉點近了


中國過去兩個月來利空消息不斷,先是當局對科技、教育巨擘祭出監管措施,近日恆大集團的債務違約問題則使房地產成為眾所矚目焦點。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通稱大摩)認為,這引發系統性風險、且中國經濟成長恐將因而趨緩,進而對就業市場造成衝擊,預測北京當局放寬政策的反轉點已經快要到來。

Zero Hedge 26日報導,大摩首席經濟學家Chetan Ahya發表研究報告指出,中國去(2020)年8月對房企有息負債規模設置了「三道紅線」,規定業者須維持健康的負債資產比、淨槓桿比及現金短債比,以減少系統性風險、抑制房地產業者過度借貸的問題。這條規定是導致目前結果的直接原因。

大摩指出,中國多數房產開發商都能守住三道紅線,僅有數家業者面臨困境,估計房地產開發商的整體債務曝險約為18.4兆人民幣、與年營收相近。這暗示,整體槓桿並未失控,去槓桿過程也是可控的。然而,去槓桿的壓力意味著,中國房地產業的違約率可能上升。

報告指出,雖然中國政府手上有工具能防範系統性風險,且中國當地銀行的房地產曝險看來可控,預測重整過程及對金融系統的影響應該不會失序,但整體經濟面臨的潛在影響依舊不容小覷。

大摩稱,房地產及相關產業(住宅房產投資、相關服務及下游商品消費)約占中國近15%的國內生產毛額(GDP)。大摩中國首席經濟學家Robin Xing估計,住宅不動產活動若趨緩10個基點,恐令GDP成長率削減近1個基點。問題若蔓延,可能帶來的負面財富效應包括:民間消費減少、房地產投資下滑壓抑上游製造業的固定資產投資、房市就業受創衝擊益發疲弱的消費。

大摩認為,這些效應會對經濟成長造成壓抑,而減產以達成節能目標也會壓抑成長,新的規範則會打擊企業信心,防疫措施也讓消費活動日趨疲弱。

基於上述原因,大摩預測房地產問題蔓延,恐令中國今(2021)年Q4的GDP成長率跌破5%。這對明年的5.5%成長率目標來說,是個偏低的開端。不只如此,經濟成長驟減,恐增加就業市場受到實際衝擊的風險,不利當局維持社會穩定的政治目標。這讓大摩相信,決策者勢必會出手控制調整過程,同時提供具有意義的寬鬆刺激行動,情況就如同2015年下半年、2018年Q4及2019年下半年。

大摩認為,北京放寬政策的反轉點即將到來,當局可能祭出的措施包括:加快財政支出、支援9-12月的基礎建設方案;人行可能於10月中下旬再次降準50個基點;房貸額度部分放寬,微調減產行動以達成今年Q4的能源密集度(energy intensity)目標;2022年1~2月對銀行貸款額度、地方政府特殊債採取「前重後輕」(front-loading)的策略。

港股27日盤中在人行對國內銀行系統挹注更多資金、抵抗恆大流動性危機的帶動下走揚。截至台北時間27日下午1時23分為止,恆生指數上漲0.33%、報24,271.93點。

恆大非雷曼?

Barrons’s 9月21日報導,總部設於紐約的顧問機構「中國褐皮書」(China Beige Book)也發表研究報告指出,恆大有高達3,000億美元的債務將於本週到期,規模遠高於2008年雷曼兄弟倒閉之際,但危機幾乎不太可能在中國境內蔓延、因為其金融體系「並未商業化」(noncommercial)。也就是說,中國銀行等機構都是政府實體,可由政府直接下令調控。破產是「國家的選擇」,凍結的信用市場也能輕鬆重啟,就如同聯準會(Fed)目前開啟的信用窗口。

TS Lombard新興市場小組主席Lawrence Brainard也在一場客戶視訊會議上指出,避免失序違約、以防戳破房地產泡沫,是北京首要任務。他解釋,住宅是中國中產階級最大資產,若房價大跌15~20%,恐引發社會動亂。維穩對中國領袖至關重要,當局會努力限制恆大債務衝擊,保護購買公寓的民眾。Brainard直指,這跟北京當局打擊阿里巴巴或騰訊的行動完全不同。

(本文由 MoneyDJ新聞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