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最大貨櫃航運運輸集團馬士基(A.P. Moller Maersk A/S)繳出成立 117 年來最佳單季獲利成績,並斥資 10 億美元拓展空運市場,同時警告全球供應鏈危機仍看不到終點。
英國金融時報、路透社報導,馬士基執行長Soren Skou表示,洛杉磯、長灘港外的船隻壅塞問題仍在惡化,零售商、製造商努力滿足疫情爆發後高漲需求。「這些港口運作效率不如以往,拖慢旗下貨櫃船離港速度,難以判斷困境何時能改善。我們客戶正在設法應付需求極為高漲、庫存卻非常低迷的窘境。」
馬士基公布第三季營收跳增68%至166億美元,息稅前利潤(EBIT)較去年同期暴增將近五倍至59億美元,創2014年以來新高,息稅折舊攤銷前盈餘(EBITDA)也激增三倍至69億美元。過去12個月以來,投入資本回報率(Return on capital)上揚至34.5%。
(Source:馬士基)
Skou直指,洛杉磯、長灘港外排隊的貨船從一個月前約60艘增加至約80艘。「長灘真正需要的是更多碼頭工人,以及最重要的卡車司機。」Skou估計,目前有約300艘貨櫃船在港口附近等候,「我們有太多運能都綁在港外排隊。」
另一方面,馬士基計劃斥資超過10億美元擴充空運服務,將買下專長空運的德國貨運承攬業者Senator International,三年內添購五架飛機。馬士基旗下貨運航空子公司Star Air擁有15架飛機。
Skou先前積極鼓吹航運業者應趕在官方設立目標前更快達成碳中和。他為拓展空運服務辯解,直指客戶要求才是左右飛機運貨量的關鍵,並非公司意思。
馬士基預測,今年Q4、明年Q1營運表現都會和Q3同樣強勁,意思是這兩季EBITDA將介於60億至70億美元。Skou直指,將有更多客戶和馬士基簽長約,這能增加公司盈餘穩定性及可預測度。
馬士基認為,旗下主要航運業務的成長率將不如全球貨櫃需求,預測今年需求將成長7%~9%,高於預估的6%~8%。不過明年貨櫃需求成長率恐趨緩至2%~4%,主因疫情期間消費者對實質產品的需求將恢復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