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動車製造商特斯拉 27 日表示,首席執行長伊隆·馬斯克(Elon Musk)宣布反對所有補貼,已撤回柏林電池工廠提出的逾 10 億美元補貼申請。
歐盟1月批准,提供特斯拉、BMW和其他公司國家援助,以支援電動車電池生產,並幫助歐盟減少依賴亞洲。特斯拉預計可得11.4億歐元(約12.8億美元)歐盟資金補貼,建設布蘭登堡格林海德(Gruenheide)電池工廠,最終決定可能今年底前宣布。
馬斯克2020年表示,特拉斯證明可在柏林試營運裝配線生產4680電池後,特拉斯將在柏林郊區工廠大規模生產。這使特斯拉有資格獲得德國公共扶持資金,為歐盟「歐洲共同利益重要專案」(IPCEI)倡議一部分。倡議支援於歐盟成員國首次工業化部署電池專案。
知情人士稱,特斯拉改變策略,德州奧斯汀工廠將繼續生產4680電池,故不再有資格獲得這筆錢。
特斯拉發言人表示:「特斯拉已通知德國聯邦經濟部和布蘭登堡經濟部撤回IPCEI(歐洲共同利益重大專案)格林海德電池工廠補貼資金申請。」強調工廠建設計劃不會受此決定影響。德國經濟部估計,特斯拉投資電池廠50億歐元(約56.6億美元)。
特斯拉撤回巨額補貼申請,是馬斯克的任性嗎?
顯然不是,據德國官方文件,特斯拉建設專案不符補貼有個關鍵條件:歐盟要求任何接受補貼的專案都是此技術「首次工業部署」,意味特斯拉電池不能已在其他工廠生產。特斯拉工廠建設面臨的法律挑戰已使開工時間延後幾個月。此廠將先生產電動車、再生產電池。
德國政府證實特斯拉撤回申請,且拒絕評論。德國聯邦經濟部發言人表示,過去幾週特斯拉等待地方政府最終批准營運期間,已開始在電池廠旁邊建造電動車生產基地,據預先批准的許可建設,進度良好。
據布蘭登堡政府網站,特斯拉還在2020年11月向布蘭登堡申請地區補助。布蘭登堡經濟部發言人表示,這申請尚未撤回。特斯拉申請金額不詳,但價值超過1億歐元(約1.13億美元)的投資通常會獲得6.8%補助。
特斯拉10月發表的第三季財報,營收與同期相比增長57%至138億美元,同時達創紀錄的16億美元季利潤。 馬斯克10月告訴投資者,上海工廠產量比加州工廠更多,此工廠主要生產Model 3和Model Y,現在也出口至歐洲。
50歲的馬斯克是世界最富有的人,有3,044億美元財富,但不代表馬斯克不在乎錢,他的腦袋還是相當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