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企業搶當「小台電」,郭台強孵 14 年率先上市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1 年 12 月 13 日 8:00 | 分類 太陽能 , 能源科技 , 財經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大企業搶當「小台電」,郭台強孵 14 年率先上市


能源轉型,打開了新賽局。

「現在的情況,很像中華電信民營化前夕。」綠能公司董事長以電信民營化為例,「出現了像台灣大哥大、遠傳這些一級民營玩家。那當電業市場完全民營化後,誰能成為民間的台電?」

11月中掛牌上市的森崴能源,展現了這樣的企圖心。它是連接器大廠正崴集團投資的子公司,也是目前國內唯一布局了各種再生能源的純民營公司,從事光、風、水力等綠能發電廠維運建造,也是除中油外,唯一可進口液化天然氣的民間公司。

但去年營收也不過5億多元,不要說台電,連台電轉投資、同樣布局多種綠電、去年營收90多億元的台汽電,看來都遠在前頭,森崴究竟憑什麼做大夢?

「我們超前部署……打造一個ESG(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的生態池。」正崴集團負責人、森崴董事長的郭台強於上市發表會說。

前述不願具名的綠能公司董事長解釋,以往電力是特許事業,「說穿了,集團財團有足夠本錢才能做,如台塑王家、長榮張家。」

但與傳統能源時代以大電廠、集中式發電不同,能源轉型所需的,是分散式、小型的發電網與發電站。因此,具備經營多元綠能、微電網的能力,就是未來競爭關鍵。

各種綠電都不放過
敢接別人不敢接的案子

電業是穩定收益的事業,包括中租、國泰、台泥等大集團全都有參與。郭台強雖然不懂電業,卻抓得準商機。為了要打造足以比拚大集團的實力,他在眾多民間參賽者中,採取小而廣的戰法。

「森崴的野心很大,布局很廣,因為想累積影響力!」專營太陽能的寶晶能源董事長蔡佳晉指出。

布局很廣,是因為相較一般民營綠能企業頂多專注風電、光電等一或兩個項目,森崴經營範圍卻包山包海,從各式再生能源電廠建廠、維運外,也做售電、綠電交易,以及儲能、節能服務。連國營事業才能做的進口天然氣生意,也獨家取得牌照。

野心很大,是因為郭台強敢標業界不敢承接的案場。過去因國內廠商無人有打造離岸風場的經驗,欲搶標的外商又無法滿足政府國產化政策,導致台電離岸風場二期計畫一度乏人問津、八度流標。但去年森崴百分百持股的子公司富崴能源,以628億餘元標下統包工程及5年維運合約。

換言之,郭台強想的是電業市場開放後,成為民營綠能霸主。他的「超前部署」,足足走了14年。

他陸續打造一個平台,吸納國內電業專才,只要集團每展開一個新能源事業,就在森崴之下設立子公司,專事光電、風電或液化天然氣進口,並放手讓不同專業者主導。

「郭董平常不管事,而我只管大方向。」與郭台強是多年好友的森崴總經理胡惠森解釋,他倆擘劃「光風水氣大平台」策略,「把想做綠能的人招攬進來,或讓他們自己找上門來!」

「我的團隊是做『重電』這些大電力(如核能、燃煤電廠)起家的,要做光電、風電這種小電廠,相對容易。」胡惠森自信滿滿,「就好像蓋過101大樓,我請你蓋2、3層樓,會困難嗎?」

重用台電前員工
懂政府、懂工程又懂市場

業界目前最懂重電工程的,就是台電人。森崴團隊的管理高層,有多位都是台電退休後轉任。相較目前再生能源企業的團隊,多是直接從新能源起家,缺少重電、電廠工程經驗,森崴則刻意將這些電業老將找來,為的就是,在能源從壟斷轉向民營開放的過程,能更快卡位市場。

因為,這群台電人既熟悉電力工程,懂現有的電力市場,也懂得申請執照的各種程序與眉角,「台電人最懂台電文化,也知道政府想做,但台電無法做的,我們就從這裡切入……」一位過去在台電擔任高階主管、現於森崴任職的經理人說。

禮聘到專業團隊後,下一步森崴要與其他玩家比拚的,是在最短時間內累積更多的電廠案量與規模。目前運轉中太陽光電廠有28個,完成建置的陸域風力發電廠8座,雖然不是業界最多,但若如期順利完成台灣最大國產化離岸風電風場案,就能成為唯一有統包離岸風場(EPC)能力的本土業者,具有指標意義。

步伐加速反映在營收成長幅度,今年前三季森崴營收17億7千萬元,年增7.7倍。不過當大集團更積極搶進電業民營商機後,就考驗這支螞蟻雄兵的生態池是否夠健壯。無論如何,更多民營業者進入電業市場,可擴大產業規模、讓綠能成本下降,對台灣能源轉型都是好事。

(作者:管婺媛;本文由《商業周刊》授權轉載;首圖為示意圖;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