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材與艾司摩爾分占 2021 年全球前 20 大半導體供應商冠亞軍,2022 年營收金額將再成長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2 年 05 月 30 日 10:20 | 分類 材料、設備 , 財經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應材與艾司摩爾分占 2021 年全球前 20 大半導體供應商冠亞軍,2022 年營收金額將再成長


外媒統計 2021 年全球前 20 大半導體設備供應商,應用材料仍居第一,營收金額達 242 億美元,獨攬全球極紫外光曝光設備 (EUV) 的艾司摩爾排名第二,營收金額 211 億美元。之後依序為東京威力科創 171 億美元、科林研發 165 億美元、科磊 82 億美元。第四名科林研發營收是第五名科磊兩倍,顯示半導體設備市場也是大者恆大。

據同樣統計資料,全球半導體設備前 10 大企業營收門檻為 20 億美元,前 20 大企業的門檻約 8 億美元。前五名貢獻產業 75% 營收。除了第二名艾司摩爾總部於荷蘭,第三名東京威力科創總部於日本,其他三家都是美國企業,可看到美國的影響力。

如將全球前 20 大半導體設備供應商照企業所屬國家分類,美國半導體設備企業營收占全球 48%,日本半導體設備企業銷售額占 30%,歐洲地區半導體設備企業銷售額占 22%。

2021 年全球半導體應用需求持續增加,中長期發展前景仍佳,促使廠商投入擴產。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指出,2022 年全球前段晶圓廠設備支出總額將較前一年成長 18%,到 1,070 億美元歷史新高,且連續第三年大幅成長。SEMI 全球行銷長暨台灣區總裁曹世綸表示,全球晶圓廠設備支出將首次衝破千億美元大關,為半導體產業創造新里程碑。為因應各種市場與新興應用需求,產業加強擴充升級產能,不僅讓市場長期看好產業發展,更造就亮眼成績。

以地域劃分,台灣是全球 2022 年晶圓廠設備支出領頭羊,總金額較 2021 年成長 56%,到 350 億美元。南韓以成長 9%、總金額 260 億美元排名第二。中國相比 2021 年高峰下降 30%,估計金額約 175 億美元。歐洲/中東地區,SEMI 估計 2022 年晶圓廠設備支出可望創該地區歷史紀錄,達 96 億美元,年增率高達 248%。整體而言,台灣、南韓與東南亞 2022 年設備投資金額都將創新高。美洲地區晶圓廠設備支出將於 2023 年攀升至高點,達 98 億美元。

晶圓代工部門一如預期是 2022 年與 2023 年設備支出最大宗,約占 50%,其次是記憶體 35%。以台積電為例,2022 年資本支出將介於 400 億至 440 億美元,約 70%~80% 是先進製程,包括 2 奈米、3 奈米、5 奈米與 7 奈米等,約 10% 是先進封裝及光罩製作,約 10%~20% 是特殊製程。

聯電也持續展開擴產腳步,2022 年資本支出規劃將達 36 億美元,較 2021 年倍增,90% 將用於 12 吋晶圓、10% 則用於 8 吋晶圓產能。而聯電在各地區的產能布局上,包括在新加坡的兩座廠,目前共有約 5.5 萬片月產能。對此,聯電在 2022 年 2 月時宣布,將斥資 50 億美元,在新加坡 Fab12i 廠區再設立新的 12 吋廠,第一期月產能規劃為 3 萬片,預計從 2024 年底開始逐漸增加量產規模。

至於,在國內方面,聯電的南科 Fab 12A P5 廠區擴產的 1 萬片產能,已於第 2 季到位,另外,P6 廠區擴產規劃於 2023 年中陸續投產,總產能規模由原先規劃的 2.75 萬片,增為 3.25 萬片。不過,受限於相關設備交期拉長,產能全部到位的時間可能也將延長。而在中國方面,聯電擁有蘇州和艦 8 吋與廈門聯芯的 12 吋產能,前者月產能為 8 萬片,規劃要擴至 8.5 萬片,後者月產能已達第一階段滿載的 2.75 萬片,也計劃要增加 5,000 片,於 2023 年底時擴至 3.25 萬片。

展望未來,針對全球晶圓廠設備支出,SEMI 行銷暨產業研究副總裁 Sanjay Malhotra 也進一步分析,2023 年可望持續穩健成長,保有千億美元以上的高水準表現。2022 年與 2023 年全球半導體產能的成長曲線將穩定上揚。因此,既然業界持續對於產能擴張與添購設備有需求,設備商的產能也跟著提升。根據 SEMI 的資料顯示,全球晶圓設備業產能連年成長, 2021 年提升 7% 後,2023 年將持續成長 8%,2023 年估計也會有 6% 的成長幅度。

(首圖來源:應用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