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超市營收連年正成長,今年可望破 2,500 億元挑戰新高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2 年 06 月 06 日 15:25 | 分類 科技生活 , 財經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台灣超市營收連年正成長,今年可望破 2,500 億元挑戰新高


近年來台灣的超市業者積極展店,透過各式鮮食、主題、集點活動強化行銷,並結合外送平台拓展新客等,以提升消費便利性與客群黏著度;加上疫情推波助瀾下,成為家庭採買食材的主要來源之一。經濟部統計處 6 日指出,超市全年營業額已經連續 19 年正成長,而今年 4 月起疫情驟然升溫,民眾有自煮與囤購的需求,這使超市 1~4 月累計營業額(台幣,下同)816 億元、年增 13.4%,預期今年營業額可望突破 2,500 億元。

(Source:經濟部統計處

就綜合商品零售業的觀察,營收規模向來以百貨公司居首,便利商店次之,量販店以及超市分居第 3、4。然而 2020 年 2~4 月隨著疫情爆發,民眾掀起一波民生物資囤貨潮,挹注超市在 2020 全年營業額達到 2,299 億元、年增 10.7%,超越量販店(2,287 億元)躍升為第 3。2021 年 5~8 月本土疫情再起,超市的 2021 全年營業額首次突破 2,400 億元、年增 8%,並且連續 19 年正成長。到了今年 4 月疫情驟然升溫,民眾自煮與囤貨風潮再次發酵,使得 1~4 月累計營業額已有 816 億元、年增 13.4%,預期全年營業額可達 2,500 億元以上,續創佳績。

超市旺季往年多集中在 7~8 月中元普渡、9~10 月中秋烤肉送禮商機、以及 12 月至隔年 2 月農曆春節前的年貨採買。然而疫情升溫之時,民眾對於民生物資囤購需求大增,超市營業額在 2020 年 3 月、2021 年 5 月以及 2022 年 4 月等疫情升溫期間,均出現異於同期的高點。

疫情期間因在家上班與社交距離等防疫措施,降低了民眾外出用餐的意願。觀察 2022 年 2~4 月、2021 年 5~8 月、2022 年 4 月 3 段疫情嚴峻的時間點,餐館業遭受嚴重衝擊,營業額相較前一年同期分別減少 20.8%、31.6%、6.9%;與此同時,民眾拉長在家時間,提高自煮頻率而大幅拉升家庭備品庫存水準,超市營業額反而逆勢成長 19.5%、24.4%、22.7%。

根據經濟部統計處的「批發、零售及餐飲業經營實況調查」指出,2020 年超市業主要以販售「食品」(47%)為主,「飲料、菸酒」(19.6%)居次,「家庭器具」(16.3%)與「藥品及化粧清潔用品」(8.8%)分居第 3、4 名。

再來看全台超市分布,根據財政部營利事業家數統計,超市截至今年 3 月底營業家數為 2,268 家,其中以新北市占比 13.8% 居冠、台中市占比 12.9% 次之,前 6 名均為直轄市,合計占比超過 6 成(64.6%)。再以人口計算,連江縣每萬人就有 2.19 家超市居全國首位,宜蘭縣 1.8 家與新竹市 1.51 家分居第 2、3 名,金門縣則以每萬人僅 0.57 家敬陪末座;若從土地面積觀察,地狹人稠的台北市每百平方公里有 77.6 家最密集,新竹市 65.3 家次之、嘉義市 50.0 家居第 3,而台東縣家數最少,每百平方公里僅 0.7 家。

另一方面,同樣由「批發、零售及餐飲業經營實況調查」顯示,2021 年 6 月超市業者中有 69% 的廠商認為「價格競爭激烈、毛利偏低」與「勞動成本提高」是經營中最大的困境,「電商搶食市場」這一點則位居第 3。與 5 年前相比,電商搶食市場的調查統計增加 25 個百分點最多,主因在於電商積極拓展生鮮市場版圖,對超市的威脅性日益增加。

(首圖來源:全聯福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