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全球金融風暴如何扭轉困局?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2 年 06 月 16 日 8:45 | 分類 財經 , 零組件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2022 年全球金融風暴如何扭轉困局?


油價變貴、便當縮水、通貨膨脹、薪水不漲……似乎是這段時間最熱門討論的話題,最近每天打折的股票,還讓人誤以為是不是每天都在除權息,到底發生什麼事?

2021 年的 Double Booking 產能

新冠疫情與中美貿易戰,讓原本的中國提供低價產品供應全球的模式被改變,去年在電子業工作的朋友感受最深刻的是系統廠到處拜託零件廠供貨,尤其是IC的短缺,讓IC價格一路飆漲還無法供貨,甚至許多廠商還跟IC設計公司簽訂NCNR(Non-Cancelable,Non-Returnable)的合約,一旦簽訂不能取消訂單,簽訂後才將拉貨順位提高(並非準時供貨)。

對於這種不平等條約,許多終端客戶因為急需物料被迫簽下,這也讓許多IC設計公司充滿自信瘋狂搶晶圓代工的產能,因為晶圓代工下單到拿到IC至少需要16週的時間,客戶端為了擔心缺貨問題,重複下單(Double Booking)情況嚴重,到今年通膨與戰爭導致需求銳減,這些原本的解藥瞬間變成毒藥。

中國廠商 IC 囤貨

中國廠商長久以來就有囤貨IC的常態,在缺貨時以10~100倍價格來賣現貨賺取暴利,由於短缺問題也讓IC奇貨可居(因為一個系統產品少任何一顆零件,都無法組裝成成品),去年的終端客戶許多都付出高昂的代價來完成部分的成品,甚至許多品牌客戶因此放棄生產(現在回過頭來看,放棄去年花大錢生產的品牌廠商,似乎是今年景氣反轉下最明智的決策)。

終端市場需求疲軟骨牌效應

台灣是全球最尖端代工製程的重兵之地,其中半導體中占比很高的比重是消費性電子產品,在生態鏈中,簡單的上下游關係如下:

  • 消費通路需求→品牌廠→系統組裝廠→電子零件與IC設計→晶圓代工

當消費端與通路需求疲軟時,就容易觸發骨牌效應,往往最後的晶圓代工廠是最後感受到景氣的變化,通路端是第一線面對市場的變化,另一點在於晶圓代工往往與IC設計公司簽訂合約,尤其去年景氣極好時,許多公司都包下晶圓代工的產能,包廠包產線就一定要吃下一定的產能,IC設計公司會轉嫁給下游代理商囤貨,當市場需求疲軟時,代理商與IC設計公司會產生龐大的庫存壓力,由於NCNR的合約,系統廠無法取消訂單,最終導致系統廠有超過半年以上的庫存,甚至倉庫都沒有空間可以囤放物料,承租外面倉庫應急的窘境,系統廠承受長天期庫存壓力之下,短時間更沒有能力拉上游的物料,最終供應鏈每一段都出現大數量的庫存。

外商 IC 缺料嚴重並未改善

助長這次嚴重的庫存問題的重要原因在於缺少的物料永遠缺,因為系統組裝少一顆物料都無法組成品,由去年大缺料可能缺少100顆物料變成今日的5顆物料短缺,但是這五顆物料可能非常難以拿到, 導致於不缺的物料廠商因為生產過剩拼命想塞貨給客戶,短缺的物料卻一直進不來,這往往發生在產能規劃不靈活的國外大品牌IC的身上(這種現象在產業界稱之為「長短料」)。

時至今日的長短料問題,更讓目前終端需求已經疲乏的品牌廠雪上加霜,更進一步造成其他不缺的物料被大量製造產生更龐大的庫存,即使這些外商IC可以在未來一兩個季度趕上需求,面對市場疲軟的需求,也難以彌補銷售上的損失。

原油從負值變成天價

這兩年世界的改變從石油負值變成石油天價,2020年新冠肺炎爆發時,上演全球航空旅客停擺,石油需求瞬間急凍,也讓全世界見識到石油價格的地板並非零,而是可以有負值的華爾街坑殺秀,事隔不到兩年隨著俄烏戰爭的爆發,全球抵制俄羅斯的原油與天然氣出口,進一步推升原油價格直逼歷史天價(147美元)。

美國在川普時代曾經以頁岩油開採躍升為全球前幾大原油出口國,隨著石油負值發生,頁岩油廠商相繼退出市場或降低產能,這也讓現今美國面臨烏俄戰爭下從原本生產過剩還能出口的原油出口國變成需要進口原油的需求方,目前美國每加侖油費已經達到5~6美元 (一加侖大約3.78公升)換算變成一公升約39~46台幣,原油價格的飆升,進一步加劇通貨膨脹,美國在6月10日公告的CPI 8.6(創下歷史最高),這對於儲蓄率不高的美國家庭而言,在失去過去疫情時的補貼金,又要面對高昂的物價, 進一步消費者就會緊縮生活開支,降低非必要性消費,這個轉變深刻地影響到非必要性消費性電子產品需求會受到大幅度的衝擊,加上烏克蘭俄羅斯是全球小麥與玉米出口大國 (占比約20%),當糧食出口國無法供應時,全球糧食短缺加上價格飆漲,也加劇影響消費者將收入花在糧食比重占比調高, 對於消費性電子需求雪上加霜。

回顧每次的高度擴張後面臨的都是景氣急速降溫,從2007~2008年到至今的2020~2022年,歷史在不同的時空環境下,不同事件的發生都造成不約而同的情境。

回顧 2007~2008 年金融海嘯

當時的時空背景是房地產泡沫導致「資金斷鍊」,這個世界的運轉靠的是資金擴張,一塊錢可以運用三塊錢的效應膨脹下讓經濟快速成長,當時抵押品是以房地產為擔保(至今也是房地產),只是當時美國對於房地產貸款購屋方面的制度不健全,導致嚴重的資金短缺危機造成全球股市的崩盤。

美國2009年開始印鈔票去彌補資金斷鏈造成的危機,美元是世界的貿易貨幣與原物料主要計價貨幣, 當印鈔開始時就會造成全球承擔,當時中國正處於經濟快速成長期,因為對於原物料需求大,加上低價便宜商品可以出口全球,印鈔造成的通貨膨脹,恰好被低價的出口大國補上那次的通膨危機,也讓中國賺進大把的財富,全球也因度過那次的危機,走了十多年的大多頭行情。

因為2008年多了印鈔機的選項,也讓原本因為疫情本該衰退的2020年延後到2022年發生,當印鈔手段開始被校正時,市場需要面對大量貨幣糖衣包裹下瘦弱的經濟現況。

預測未來,在2022年極力打擊通膨之下,糧食與能源短缺,消費市場信心不足已經是現在進行式,趨勢的形成到轉換不容易在短時間內扭轉。

筆者認為當以下情境出現時,將很有機會可以扭轉目前現況:

  • 原油價格降低至每桶70美元以下
  • 海運價格跌至現在的一半
  • 聯準會重新開啟印鈔機提供市場流動性
  • 俄羅斯烏克蘭戰爭落幕後正常供應糧食與能源
  • 找到取代中國的世界工廠以低價產品降低全球物價

實體經濟傷害已經造成,2022 年全球金融市場注定是不平靜的一年。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