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重需求不重供給,澳洲居住正義政策反成房價飆漲元兇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2 年 07 月 18 日 7:45 | 分類 財經 , 金融政策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只重需求不重供給,澳洲居住正義政策反成房價飆漲元兇


澳洲近年房地產漲翻天,直到最近升息,房地產漲幅才告歇。房地產飆漲期間,澳洲政府為了居住正義,十年來斥資超過 200 億澳幣補貼首度買房民眾,如今回頭檢討,發現花了這麼多錢,並沒有解決居住問題,只是更助長房價漲幅,使居住問題更嚴重。

新南威爾斯大學、雪梨大學、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在澳洲聯邦與地方政府資助下的共同研究顯示,補貼首度買房的政策只注重需求面,忽視供給面,補貼買房民眾造成買房需求大增,卻沒有增加供給,結果就是房價漲幅更不可收拾,越補貼越買不起。

少數原本就快要買得起房、能接受補貼的首購族有受益,受益更大的則是資產階級的房產賣家與投資客,但大多數首次購屋的民眾,面臨漲到恨天高的房價,就算補貼也買不起,反而受害。結果是民眾要求更多政府補貼,成為越補貼越需要補貼的政策惡性循環。

而買得起房能接受補貼者,許多是出身較富有家庭,接受父母資助或貸款,結果是政府補貼最富有家庭,把房價推高到中下階級根本不可能負擔的地步,補貼政策不僅沒有達成居住正義,還造成階級複製現象更嚴重。

對政府來說,最輕鬆省事的政策就是直接發錢,還能收到政策買票效果,但直接發錢對解決問題往往最沒有幫助,還只會惡化問題,畢竟,房地產暴漲的最根本原因就是通貨膨脹,發給更多通貨,就會更膨脹,怎可能改善?

解決居住問題終究要靠增加足夠住宅

這點不僅房地產,民生物價也一樣,許多國家政府面對通膨,膝反射想到的就是發錢補貼民眾,抵銷民生物價上漲增加的生活開支,但補貼了民眾更買得起,增加需求後,物價只會漲更快,最後不僅抵銷發錢效應,甚至適得其反。

解決居住問題終究要靠增加足夠住宅,研究顯示澳洲 1945~1975 年居住政策,補貼同時也大幅推動增加供給的政策,成功推升住宅自有率。但後來卻走向發錢了事的便宜行事,結果反讓有錢資產階級子弟受益,引發房價更上漲,中產與中下階級遭逐出房地產市場。

研究團隊整理 60 年來資料發現:任何讓民眾能花到比原本能負擔還多的價錢買房的政策,不論首購族補貼、稅務補貼或任何類似政策,都只會讓房價飆漲,房價飆漲下,已有房產的有錢人與二代,更能把阮囊羞澀的首購族擠出市場。這些補貼政策都不會讓更多人有房子住,其實這只是最基本的市場供需原理的實例。

如此只會造成居住問題更嚴重,貧富落差更懸殊,因資產階級買房有補貼,房價漲高後,財富更快速上升。然而澳洲主要兩黨都只會推補貼政策,經過 10 年,耗費納稅人 200 億澳幣,只讓問題更嚴重,卻沒從中得到任何教訓。

(首圖來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