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營收成績亮眼,但外媒指聯電不會成另一個台積電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3 年 01 月 26 日 9:46 | 分類 IC 設計 , 半導體 , 處理器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2022 年營收成績亮眼,但外媒指聯電不會成另一個台積電


日前召開 2022 年第四季法說會的晶圓代工大廠聯電,繳出第四季合併營收新台幣 678.4 億元,較第三季減少 10%,與 2021 年同期相較,成長 14.8%。整體第四季毛利率達到 42.9%,歸屬母公司淨利為 191 億元,每股普通股獲利為 1.54 元。累計,2022 全年營收創 2,787 億元新高紀錄,營業利益突破新台幣 1,000 億元,每股普通股獲利為 7.09 元成績。

針對市場關注度小於台積電,但 2022 年營收卻如台積電一般創下新高紀錄的聯電,外媒開始討論其是不是有成為下一個台積電的可能。事實上,台積電在 2022 年的營收將近是聯電的 8 倍,股價也大約是 10 倍的差距。也因為台積電為蘋果、高通、AMD 代工生產主要的先進處理器,過去其受關注也就高於聯電。不過,就在聯電放棄發展先進製程之後,專注於成熟與特殊製程的發展,如此可利用較少的資本支出獲取其最大的利益,而成績也證明不俗的表現下,未來的營運狀況受到市場人士的重視。

外媒報導指出,早在 1980 年,台灣政府支持的工業技術研究院 (ITRI) 將聯電拆分出來成為該國第一家半導體公司。時任工研院董事長的張忠謀則是在之後的 1987 年創立了台積電。不過,與台積電準備專注於晶圓代工的模式,聯電最初就像是美國德州儀器一樣的整合系統製造 (IDM) 廠商,藉由自己的晶圓廠生產晶片。直到 1995 年,聯電縮減 IDM 業務,轉為類似台積電的晶圓代工專精模式。次年,聯電將其 IC 設計部門分拆為幾家較小的晶片設計公司,這其中包括了聯發科。

之後的多年來,聯電和台積電在製造尺寸更小、電晶體更密集的晶片製程技術上相互競爭。但在 2018 年,聯電暫停了 14 奈米節點以下更小製程節點的技術開發,並將先進製程市場讓給了台積電、三星和英特爾。在此同時,與 ASML 合作,採用其極紫外光曝光微影系統 ( EUV ) 的台積電則繼續發展與生產更小節點的 7 奈米和 5 奈米製程,這使得聯電與台積電有了很大的差異性。

根據 2022 年第四季的財報資料,聯華電子超過一半的營收來自 22/28 奈米製程,其餘的則是來自更成熟的節點貢獻。相較於台積電 2022 年第四季超過一半的收入來自 5 奈米和 7 奈米等先進製程,合計占比達到 54%。其他 16 奈米和 28 奈米各占 12%、11%,剩下製程比例相加不到 10%。因此,聯電通常被認為是成熟製程的晶圓代工廠商,尤其應用是更便宜的行動設備、聯網汽車、工業設備,物聯網 ( IoT ) 上的產品,聯電成為其中重要的供應者。而台積電是專注在先進晶片應用,包括旗艦型智慧手機、高效能運算和其他要求苛刻的市場供應商。

報導強調,2016 年至 2021 年期間,聯電的年營收以每年 7.6% 的複合成長率 (CAGR) 成長,其淨利也以 46.3% 的年複合成長率增長。相較於台積電在同樣的 5 年內,營收以 10.5% 的年複合成長率成長,而其淨利以 12.5% 的複合年增長率成長來說,表現同樣讓人驚豔。尤其,因為市場對先進製程的需求,使得台積電的營收成長比聯電更強勁。但就淨利的成長來說,其成長就落後給聯電,其關鍵在於台積電必須需要積極增加研發費用與擴大產能支出,以能保持領先三星、英特爾和其他晶圓代工廠的競爭。

就以上的數字看來,就可以理解在不俗的成績表現下,為什麼有人會開始討論聯電有沒有可能成為下一個台積電。不過,在聯電於 2018 年退出先進製程競賽之前,它可能有機會達成這樣的目標。但在過去的 5 年當中,聯電已經非常清楚這將不是它的最終目標。原因是,聯電沒有每年向先進製程投入數百億美元的資本支出,因此難以在先進製程上以所競爭之外,現在更似乎滿足於為廣泛的客戶需求,製造更便宜,但在市場應用上同樣晶片。而這一戰略將面臨來自格羅方德 (GlobalFoundries) 和中國中芯半導體等聚焦這樣市場的競爭者競爭交。但相較來說,但與這些規模較小的競爭對手打交道,則是比之前與台積電要來的便宜廉價許多。

報導最後進一步強調,不論就技術、規模、或是市場上來說,聯電都不可能會成為下一個台積電。只是,不成為台積電就不值得關注嗎?情況正好相反,因為聯電在成熟製程上有其具實力的競爭優勢,而是在該領域的一個領頭羊。所以,聯電會是一個值得關注的標的,有機會在下一個半導體循環當中,有其亮眼的表現。

(首圖來源:科技新報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