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前瞻研究不足、產學落差、人才短缺台灣半導體產業三大隱憂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3 年 03 月 22 日 12:45 | 分類 人力資源 , 半導體 , 科技政策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台積電:前瞻研究不足、產學落差、人才短缺台灣半導體產業三大隱憂


台積電處長張孟凡強調,面對未來全世界半導體產業的競爭趨勢,台灣有三大隱憂:前瞻研究不足、產學落差、人才欠缺。期望藉產官學合作,將三大隱憂解決,以持續台灣半導體產業的競爭優勢。

張孟凡在國科會「2023 台灣半導體產學論壇暨半導體領域專案成果發表會」專題演講時表示,台積電邁入成立第 36 年,全球員工數達 6.5 萬人,關鍵不在台積電有多高營業額,也不是多少專利數,而是 288 種技術,且藉這些技術生產相當大多晶圓服務客戶。在這基礎上台積電要繼續成長,技術專利與人才需求是重點。

產業需要技術都來自學界前瞻研究,使半導體業界持續發展。不過目前學界前瞻研究,使用十多年的 FinFET 架構後,還在用老一代 Planer 架構研究。甚至產業界要往 Nanosheet 及 CFET 等發展或進入 3D IC,學界太注重進程研究,似乎沒法與產業界配合。

張孟凡強調,學界情況也反映至國際性研討會論文發表。半導體界製程論文會看國際電子元件會議 (IEDM) 發表狀況,以 IC 設計為主的論文會看國際固態電路研討會 (ISSCC)。統計兩個國際型半導體會議,台灣學術單位發表論文都嚴重不足,相較美國與急起直追的中國,仍有競爭力隱憂。希望學界調整心態,重視長期研發,研發結果雖不一定會成功,但藉中長期先進研究,仍可滿足業界需求。

產學落差方面,除了學界研究跟不上業界腳步,全世界半導體業界都有共同體認,畢業生必須花長時間訓練,才能進入業界生產。張孟凡表示,為降低產學落差,台積電與國內 10 所大學推動半導體學程,還開放學界使用 16 及 7 奈米 FinFET 技術 PDK,使學界更能與產業界配合,以同樣製程研究。台積電首先一年前開放學界,如今又開放歐美日等國學界。但國外對開放學界態度也相當積極,台灣學界先開放的紅利即將消失。

談完台灣半導體質的隱憂後,張孟凡也提到量隱憂,就是人才不足。因少子化,理工科學生大幅減少,從 2004 年畢業生 15.7 萬人,到 2020 年剩下 9.2 萬人,學士、碩士、博士人才每級學歷畢業生都有減少,就能知道半導體需才孔急。以台積電來說,幾所重點大學博士人才,預計到 2030 年要達平衡狀態,更何況博士畢業生不一定會進入台積電,對研發能量將造成嚴重衝擊。

最後,張孟凡鼓勵理工科人才攻讀博士,除了有更多就業機會,進入台積電的博士較碩士職級高兩級,碩士若要爬兩級職位須工作約 10 年,故先攻讀博士對進入台積電任職相對划算。

(首圖來源:科技新報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