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機艦艇國造產值達 7,000 億以上!台海緊張情勢帶動軍工概念股出列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3 年 03 月 27 日 7:00 | 分類 無人機 , 航太科技 , 證券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戰機艦艇國造產值達 7,000 億以上!台海緊張情勢帶動軍工概念股出列


總統蔡英文出訪中南美洲友邦國家前,宏都拉斯宣布與台灣斷交,台海情勢持續受到國際關注,投資人也將目光轉向軍工概念股,雖然相關個股從今年 2 月開始就已經出現明顯漲幅,台新投顧副總經理黃文清分析,受到地緣政治影響,看好軍工概念股仍會持續發酵一段時間,但是建議投資人要關注真正滲透率高的受惠廠商,以及軍工產品的研發進度。

黃文清表示,軍工概念股是一個題材,相關個股受到台海情勢影響,其中包含各種軍事相關產品及服務,從上游的零件、原料到下游的戰機、戰艦生產,主要觀察的兩大指標訊號,第一個就是國防支出大幅成長,第二就是挹注廠商的營收、獲利,以及本身國防軍工產品的研發進度。

台灣國防支出大幅成長

台灣國防支出 2023 年增加 11%達 4,151 億元,國機國造與國艦國造產值達 7,000 億以上,主要用在軍機、潛艦、飛彈、防空系統等大型採購需求,並輔以無人攻擊載具系統潛在市場龐大,元大投顧研究報告指出,受惠個股包含漢翔、龍德造船及雷虎等一眾軍工概念股。 

研究報告顯示,目前台灣國防策略三大主軸,國機國造預期漢翔將受惠近 686 億 元 F-16V 戰機採購及 F16A/B 升級需求;國艦國造預期龍德造船將受惠高效能潛艇量產專案及「慧龍專案」水下無人載具需求;無人機攻擊載具則將帶動約 500 億元潛在商機,以雷虎科技為主要受惠股。

台灣軍事國防支出 2018 年占 GDP 達 1.76%,為近 40 年來最低,但是隨著國際情勢轉變,軍事支出跟著中美對抗加劇自 2018 年的 3,460 億,提升到 2023 年的 4,151 億,年均複合成長率(CAGR)達 4.7%,國防支出占 GDP 比重提升至 2023 年的 2.4%。 

資金預期將受惠 2023 年美國總統拜登簽署的國防授權法案(National Defense Authorization Act),在未來 5 年內依「外國軍事融資」(Foreign Military Financing, FMF)至多將提供台灣 100 億美元融資,有助台灣提升未來在軍事國防相關預算及採購金額。 

國機國造

立法院 2019 年通過「新式戰機採購特別預算」案,推動「國機國造、自研自製」,並編列預算 2,472 億元,並在 2021 年通過「海空戰力提升計畫採購特別條例」,編列預算 2,370 億,逐年購買各式精準飛彈、防空系統、無人攻擊載具系統、海軍高效能艦艇及海巡艦艇加裝戰時武器系統。

國艦國造

中華民國海軍於 2016 年首次編列 5 億多元的潛艦第一階段合約設計經費預算 30 億元,執行潛艦設計程序與對外招標廠商,開啟「海昌計畫」,並著手自製防禦潛艦 IDS(Indigenous Defense Submarine)。

後續自 2019 年開始編列第二階段預算,估計一艘 IDS 首艘原型艦建造費用約 493 億,分 7 年編列預算,其中建造潛艦專用廠房約需 86 億元,其他約 400 億元是建造原型艦,以及各項系統與裝備測試,目前規劃 2024 年將會有第一艘國造潛艦 1168 號交貨。 

展望未來,潛艦國造初步規劃後續將增加至 8 艘,由於建造潛艦廠房、購置生產機具與測試設備都是非經常性的初次投資,第二艘潛艦開始單艦成本可望降低到 300 億元以下,而建造 8 艘的平均價格可望降到約 250 億元。

高效能艦艇量產案自 2021 年開始招標廠商,並編列兩階段特別預算共 700 億元, 打造 11 艘軍艦,目前第一階段 6 艘軍艦由龍德造船得標,並已在 2021 年 7 月交付原型艦,預期後續 2~6 艘軍艦交付將貢獻營收 70~80 億元,大部分將在 2023 年認列營收。

後續第二階段 5 艘軍艦將在 2023 年上半年招標,船體建造經費約 90 億元,預期龍德造船第一階段的建造經驗將有助提升其第二階段得標機率,若順利取得第二階段標案,訂單能見度將有望達到 2026 年。 

無人機攻擊載具

隨著俄烏戰爭持續,台灣國防預算著重發展「不對稱作戰能力」,以海、空軍為作戰主力,發展無人機、防空飛彈、反艦飛彈、智慧水雷等防禦型武器,其中又以 20222 年為因應對岸持續性無人機侵擾,以及烏克蘭在不對稱作戰中,透過無人機阻止俄羅斯的閃電戰術,使得國防部對無人機需求快速興起。 

根據研究機構預估,2021 年全球無人機市場規模約 263 億美元,預期將以 9.4% 年複合成長到 2026 年的 413 億美元,國防部自 2022 年開始對外徵求廠商試製原型機與防禦系統,有別以往由中科院主導研發與製作,改由民間企業主導研發,預期將撥款 500 億元嘗試整合出無人機產業發展的國家隊,目前計劃在 2023 年 7 月前取得原型機,第一階段的國家隊可望成形。 

展望未來,目前軍用無人機處於起飛階段,海、空軍現役部署的無人機種包含小型紅雀無人機、中型銳鳶無人機、劍祥及騰雲無人機等,目前服役總數僅 100~200 架,而國軍在台灣無人系統發展藍圖階段與期程中,推估 3,000 台的無人機採購主要專注在微小、偵查功能,後續有更多潛在中大型、戰術型及攻擊型無人機需求,持續帶動整體市場成長。 

黃文清分析,軍工概念股受惠國防支出將持續發酵,但要留意哪些是真正能帶動營收、獲利成長的廠商,而且未來台灣在國防支出將會維持高水準,預估這幾年相關產業應該都會受惠,只是建議投資人關注真正滲透率高的廠商。

(首圖來源:科技新報)

延伸閱讀: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