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銀信用違約激升,台灣五金控曝險近千億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3 年 04 月 02 日 11:00 | 分類 國際金融 , 財經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德銀信用違約激升,台灣五金控曝險近千億


烽火連三月。儘管 3 月美歐財政部緊急處理矽谷銀行(SVB)與瑞信(CS)風暴,卻沒想到瑞士央行為救瑞信,強行註銷瑞信 AT1 債券,反而拖累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永續美元債(Perpetual USD,又稱可可債)評價急跌,連帶導致德銀信用違約交換(CDS)成本飆破 200 點,股價暴跌。

金融巨擘連環爆,市場眾說紛紜,一說是避險基金的有心誘空,引發市場不理性的拋售,但也不免擔心,會不會是下一個「雷曼時刻」的重現?

大到不能倒,德銀8年重整

《財訊》報導,相較瑞信主要客戶為產油國家及私人銀行富豪,德銀不只是德國第一大銀行,更是全世界最大外匯交易銀行。雖曾不當銷售不動產抵押貸款證券(MBS)引發次貸風暴,又因洗錢、資助恐怖分子、重罰等負面訊息衝擊而虧損連連,但仍是全球銀行與法人機構的主要外匯交易對手,大股東有基金公司東方匯理(Amudi)、領航(Vanguard)、挪威退休基金、高盛、美銀集團等。

台灣光前五名金控就持有德銀逾台幣千億元債券,一旦德銀真的發生信用違約,牽連性難以想像。

也因此德銀發動數波重整。2016年,德銀市值一度不及台灣國泰金控,2020年時德銀股價再跌至谷底,股價最低時僅5美元,至今分析師也還是給予德銀「劣於大盤」評等,但這家德國銀行營運面可能已走出陰霾。

利率風險,重新評價金融股

受惠於歐洲升息與撙節成本,德銀去年獲利創15年新高,主因為2019年實施大規模重整計畫,包括裁汰據點、裁員數千人、轉為聚焦歐洲市場。德銀2020年轉虧為盈,2022年營收攀升至272億歐元,全年淨利達50億歐元,較前一年大增159%。

重整期間,歐洲央行不斷要求德銀去槓桿、強化資本水準,以降低融資風險。今年初德銀執行長索英(Christian Sewing)表示,「德銀已不需要ECB提醒控制風險」,因根據2022年底,德銀財報普通股一級資本比率(CET1)為13.33%,流動性涵蓋率為142%,淨穩定資金比率為119%。

分析師認為,從這些數字看,應該沒有理由擔心德銀償債能力和流動性。加上為了因應市場動盪與激升CDS,德銀本週也贖回部分次順位債券。3月27日,德銀5年期CDS暫未再拉高。

《財訊》報導,有鑑近月來金融市場劇烈動盪,主要國家央行態度終於軟化,歐洲央行5月利率會議政策指引留白,聯準會則暗示升息週期可能接近終點,美債殖利率倒掛幅度也略微收斂。只要再沒爆點,德銀有機會再次挺過風暴倖存,第一季金融業恐慌可望暫告段落。

但縱使德銀不至於倒閉或釀成全球金融系統性風暴,3月以來金融業風暴警訊仍不可輕忽。基金公司Sycomore AM債券基金經理人Stanislas de Bailliencourt表示,固定收益市場已與2~3年前大不相同,「投資人必須更確切知道,2023年以後要面對什麼樣的野獸」。

《財訊》分析,利率是金融業奶水,也是風險;一旦輕忽,金融業就是極為脆弱的產業。台灣投資人向來將金融股定位為保守穩健標的,更因每年配發股息而視為存股首選,但利率劇烈變動環境,上述觀念都必須修正。

儘管根據最近財報,台灣金融業清償能力、流動性大多無虞,但在轉折的關鍵時期勿盲目追求高股息,建議待市況明確後,再評估個別金融股的投資價值。

(本文由 財訊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