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健盟離開瑞昱創業,不跟老東家打對台;擷發強攻 EDA,讓高通也埋單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3 年 09 月 09 日 10:30 | 分類 IC 設計 , 公司治理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楊健盟離開瑞昱創業,不跟老東家打對台;擷發強攻 EDA,讓高通也埋單


過去 12 年,擷發摸索如何改變 IC 設計流程的效率,推出自己的 EDA 服務,一場疫情,卻因禍得福,得到高通訂單,今年即將開花結果。

台灣向來有矽島美名,不過,在對設計IC最為重要的EDA工具領域,長年以來,都是新思(Synopsys)、益華(Cadence)和西門子(Siemens EDA)3家的天下;根據市調機構Trendforce的分析,2022年,這3家大廠的全球市占率高達75%。

EDA斷供  中國最害怕

過去幾年,卻有一家台灣新創公司擷發科技公司,挑戰3家大廠推出晶片架構分析的EDA服務,讓IC設計大廠高通採用擷發的服務,發展出一種新的IC設計服務模式。今年,高通採用擷發EDA服務設計的AI影音串流IC即將投產,摩托羅拉等公司也是客戶。

EDA有多重要?《財訊》分析,這項技術被稱為晶片之母,全名是晶片自動化設計系統(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去年8月,美國商務部對中國禁售3奈米以下EDA設計軟體給中國,讓「EDA斷供」在中國成為熱門關鍵字。EDA的作用,就是簡化極為複雜的IC設計流程,因為設計一顆先進製程晶片,設計規則可能多達10,000多條,靠人力難完成如此複雜的設計。

EDA軟體公司透過和晶圓代工廠合作,驗證各種設計方法,用模組化的方式,讓複雜的IC設計,可以在有限的人力和資源下完成。在台灣,目前擷發主攻的是IC設計前段的EDA工具,另一家台灣公司至達科技,則主攻後段的EDA部分。

不過,擷發跨入EDA領域,卻是經歷十多年摸索商業模式後得到的結果。擷發科技董事長楊健盟(見首圖)回憶,當初離開瑞昱創業時,「我們不想跟老東家競爭,想當他的合作夥伴」。因此原先做的是智財權販售(IP Mall)的生意,但一開始生意並不好,因為賣智財權不像在網路上賣App,需要大量的服務和調整才能完成。

擷發新突破  效能大提升

焦頭爛額之際,楊健盟的電腦顯示卡故障,到台北巿光華商場買零組件時,卻意外觸發他對IC設計新商業模式的想像。

他觀察,在光華商場買電腦的人,大部分都不懂得組裝電腦,光華商場的店家生意源源不絕,關鍵在於他們有能力為所有客戶提供客製化服務,從小學生到老阿公都能服務。有了廣大的客群,大量進貨壓低成本,再搭配客製化的服務和技術,才能在市場上和品牌電腦一較高下。

根據《財訊》報導,他靈光乍現,以前他只向專業的IC設計公司賣IP,從此他改變定位,所有需要晶片的公司都是他的客戶,而自有EDA工具,就是他發展客製化晶片服務的利器。楊健盟的想法很快就得到證實,一家虛擬貨幣公司委託他們設計挖礦晶片,客戶忙著照看虛擬貨幣市場,只希望他們能趕快交出晶片。楊健盟從晶片規格書開始幫客戶寫,一路做到製造完成,這筆訂單讓公司開始獲利。

「我們想乘勝追擊,就想,接下來摩爾定律放緩,怎麼用讓晶片持續進步,一定會有生意,」他說,有了IP和代工設計的基礎,他們發現開發EDA工具是個好機會,因為要幫助客戶要更有效率的設計晶片,EDA工具扮演關鍵角色。

為此擷發開發了兩種EDA工具,第1種被稱為架構分析,如果把一顆晶片的設計比喻成設計一輛車,架構分析就像是決定每個關鍵部件的比率,要配置多大的油箱、多大的引擎,在續航力和馬力之間達成平衡。對設計一顆晶片來說,如果配置錯誤,就像一輛車配置了耗油的引擎,卻只有迷你的油箱,性能就將大受影響。但大廠並未提供架構開發的工具,是一塊空白的市場。

第2種EDA工具,則是做效能分析,可以在IC設計的每一個階段結束,交接到下一個階段時,檢查設計出的結果,效能和預期有沒有落差。

根據《財訊》報導,擷發就抓住大廠缺席的機會,他們發展出的商業模式,是先問客戶需求,再替客戶利用EDA工具規畫晶片架構,就像光華商場店家會按需求,建議最適合的規格,再按規格組裝電腦。同樣的道理,擷發也可以只做前段IC設計,用效能驗證EDA工具測試,達到當初承諾的效能後完成前段設計,讓客戶把後段設計交給其他公司完成。

在光華商場,買一台組裝的電腦,店家同樣會用效能測試程式做驗收標準,只是沒人把這個概念用在IC設計流程上,楊健盟認為,透過這個方法,各公司能把自己不擅長的設計流程切割出來,交給其他公司代工。

投入EDA開發讓他們發現,外商開發的EDA工具,是以早期在IDM廠的經驗為藍本,逐步發展出來的,擷發開發出來的新產品,則是依晶圓代工時代IC設計公司的需求開發,他們對流程有不一樣的想法。

EDA專家、清大資工系特聘教授王俊堯則觀察,晶片架構確實是決定晶片效能的關鍵,大廠也沒有推出設計晶片架構的產品,因為即使是在大學課堂上,教EDA概論時,第一步就是教架構分析,「1個小時就教完了,大公司也可能就是找幾個有經驗的工程師,規畫一下就決定。」他觀察,擷發的做法是提供一個模擬工具,讓工程師能在初期就把設計放進去測量效能。

一場疫情  讓擷發因禍得福

《財訊》報導指出,擷發設計出EDA工具後,卻遇上疫情大爆發,根本無法拜訪客戶,更別說推廣產品;但沒想到,高通竟因此成為客戶。

楊健盟回憶,高通也因為疫情,全球的架構設計師與資深研發人員無法聚在一起,決定新晶片的規格,急著尋找外包晶片架構設計的方法,「他們在全球找不到有人提供晶片架構外包的設計」,偶然間,台灣高通發現,擷發的EDA工具正符合需要,「我們跟美國、荷蘭、台灣的團隊開了8次技術會議之後,高通決定,把這顆晶片包括架構在內的前段設計都交給擷發,驗收就用我們開發的EDA量測性能驗收。」他開心地說,今年,高通委託設計製造的晶片即將投產。

擷發特別之處在於,這家公司不斷尋找提高IC設計分工的新方法,把各種系統公司即使不懂半導體,都能得到自己需要的晶片,擷發從2018年開始獲利,現在他們也進軍AI晶片市場,讓各種公司都能量身訂做屬於自己的AI晶片。

(本文由 財訊 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