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養大」的 OpenAI 想反咬微軟一口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3 年 09 月 14 日 8:00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Microsoft , 公司治理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微軟「養大」的 OpenAI 想反咬微軟一口


競爭近乎攤牌。8 月 29 日 OpenAI 公布 ChatGPT 企業版,是繼個人用戶爭奪戰後,OpenAI 爭奪企業用戶與微軟正面交鋒。微軟和 OpenAI 的「嫌隙」不再隱藏,塑造彼此成佳話的故事迅速進入交鋒階段。

OpenAI和微軟裂痕最早可追溯至去年11月,微軟忙著將ChatGPT整合到Bing等軟體,誰知Open AI提前公布ChatGPT公測版,且兩個月內就將1億用戶收入囊中。媒體報導引起微軟高層不滿,因自家軟體被ChatGPT搶走風頭。

8月29日OpenAI「故技重施」。OpenAI推出企業版ChatGPT,時間點又與微軟開始Windows Copilot預覽版支援Bing Chat企業版重疊,且功能相近。OpenAI似乎每步戰略都意在打擊微軟。理由很簡單,戰略優先層面,如果對手比自己更早推出有價值功能,就會失去先發優勢。企業版ChatGPT更是OpenAI把手伸入微軟地盤的訊號。

順著微軟業務結構藤蔓爬,不難理解為什麼OpenAI趁機大力發展企業服務。

Windows Copilot屬Office365,為「生產力和商業流程業務」(Productivity and Business Processes),Office 365是傳統Office的新商業模式,學習Salesforce改成訂閱制,成為微軟增長最快業務,2018年Q4 財報企業級Office 365服務收入增長38%,消費級Office服務收入增長38%,貢獻170億美元營收。

這也是微軟利潤最穩定的業務部門。2023財年第四季財報顯示,創造183億美元營收,微軟總營收三分之一都來自Office 365。微軟個人計算業務增速放緩下,Office 365同期相比增長10%,僅Office產品收入就增長15%。這恰好解釋OpenAI為什麼要跟著微軟戰略走──要在利潤最豐厚最穩定的市場,與微軟爭奪最有商業價值、最容易增長的用戶。

市場用戶共有三類:企業用戶、個人用戶、中小企業新創開發者生態用戶。對價格最敏感的是中小企業開發者生態用戶及個人用戶,基數雖大但付費不穩定──因會被低價誘惑倒向競爭者。而企業用戶對價格最不敏感、付費需求和意願都較強,付費能力最穩定,商業價值最大。

微軟公布Microsoft 365 Copilot定價前後股價變化也能反映「企業用戶」溢價空間。7月18日微軟公布30美元每用戶每月定價後,股價一度上漲6%,高達366.78美元。微軟看起來早料到競爭開始,畢竟這是自己一手扶持的公司和最擅長的領域。微軟早開始各種防禦,手法同樣精準,瞄準OpenAI最初「種子客戶」:中小企業開發者。

你也許會好奇,對開發者來說,微軟和Open AI,一是API供應商,一是雲端伺服器,能有啥利益衝突?了解產品開發過程的讀者都知道,中小企業開發者開發產品如果需要寫程式,就需購買託管產品程式碼的雲端伺服器。如果產品涉及某特定功能,又需向API供應商付費購買調用功能API接口。有時雲端伺服器提供商也會搭售API,但通常兩家都是透過某種協議一起賺錢。

設想某情況:如果雲端伺服器供應商恰好搭售熱門API接口,不給API商利潤分成下,利用中小企業開發者對熱門API的需求,反過來推銷自己的雲端伺服器,增加雲端伺服器銷售額,卻影響API商的盈利,這該怎麼辦?

你也許會說,很簡單,API商不再授權雲端伺服器熱門API,不再讓雲端伺服器商吸血,自己賣API,讓雲端伺服器商獨立,不就行了嗎?沒那麼簡單。因現在API商是OpenAI,雲端伺服器商是微軟,無法解綁,因微軟是OpenAI持股49%的股東,自OpenAI誕生後,就有深層戰略同盟關係。

▲ OpenAI CEO Sam Altman(右)和微軟CEO Satya Nadella。(Source:Sam Altman

OpenAI去年12月憑ChatGPT一砲而紅前,微軟斥巨資陪Open AI度過沒有營收但不斷燒錢的漫漫長夜。2019年7月微軟投資OpenAI戰略10億美元,並提供大模型研發的伺服器,OpenAI所有技術都在Azure雲端伺服器運行。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OpenAI需為10億美元付出的代價是,允許微軟透過Azure雲端業務銷售API。The Information報導,與OpenAI合作後,微軟雲端Azure 可直接使用OpenAI模型,包括ChatGPT、Codex及DALL.E,微軟雲端客戶無需經過OpenAI就能在聊天機器人、搜尋引擎等產品置入AI大模型。

這是兩家遲早要競爭的伏筆,原本中小企業開發者經OpenAI購買API,存取Azure OpenAI模型,但微軟不僅提供一樣權限,且還搭售Azure雲端服務。兩家銷售同樣商品時,競爭就開始了,嫌隙也跟著產生。

The Information報導,3月微軟文件顯示,要求銷售人員「利用市場對OpenAI模型的熱情」推廣Azure OpenAI並將Azure OpenAI服務交易計入Azure銷售人員考核項目。微軟指示銷售人員干預潛在客戶選擇,告訴潛在客戶OpenAI單獨使用權限「非常適合實驗」,但「企業級功能有限」且「安全隱私功能」較少,「Azure OpenAI提供與OpenAI一樣的模型」。

此舉影響不少中小企業開發者,造成OpenAI開發者用戶流失。之後OpenAI反擊,先限制微軟部分模型權限。3月1日OpenAI開始銷售語音辨識模型Whisper使用權,但Azure OpenAI服務就未提供。3月14日OpenAI公布最新GPT-4,微軟也未宣布Azure提供GPT-4。

秉持「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原則,OpenAI和微軟分別與競品合作。3月OpenAI與微軟對手Salesforce合作,提供聊天機器人和生成式AI服務後,微軟不甘示弱,直接為OpenAI競爭者站台。7月微軟身為首發合作夥伴,出現在Meta下一代開源大語言模型Llama 2發表會現場。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Mark Zuckerberg(@zuck)分享的貼文

▲ 祖克柏IG貼出與納德拉的合影,感謝納德拉。

OpenAI回應一石二鳥:8月23日OpenAI推出基於GPT-3.5 Turbo微調功能並更新開放API,用更便利功能與開源Llama 2競爭,同時也繼續與微軟爭奪中小企業開發者。這些越來越明顯的競爭背後,是大模型巨大成本的營收壓力。

非營利研究機構艾倫AI研究所董事會成員兼前CEO奧倫·艾齊奧尼(Oren Etzioni)表示,「雙方都需要賺錢,這讓他們更容易衝突,衝突點在於試圖用類似產品賺錢。」

大模型成本高,是業界共識。7月印度新聞媒體研究報告稱,OpenAI僅營運ChatGPT,每天就要花費約70萬美元。2022年財年,OpenAI總營收只有3千萬美元,微薄營收與高營運成本相比簡直杯水車薪──單憑一年營收,僅夠OpenAI營運42.85天。

微薄營收更不打平開發成本,The Information報導,算入挖角Google資金成本,OpenAI去年總開發成本高達5.4億美元。雖然去年又獲微軟追加投資100億美元,但高額經營和開發成本面前,再多錢都不夠。不僅如此,別忘了OpenAI與微軟的投資協議,微軟收回投資成本前,還可從OpenAI銷售獲75%利潤。

OpenAI看起來確實急了,決定反噬母親,也希望外界知道它有這個能力。最近一連串動作很耐人尋味,曾一切保密到家的公司,開始有很多消息露出,如The Information報導,OpenAI有望12個月內藉銷售AI軟體和算力獲超過10億美元收入。

Sam Altman想讓外界知道,他沒有被微軟打垮,且還能合縱連橫賺錢。Sam Altman不久前放出的另一個消息也很有意思。他在社群媒體宣布,11月6日OpenAI要在舊金山舉辦首屆開發者大會──這是微軟和Google等展示生態力的專武,現在Altman希望外界知道,OpenAI和科技巨頭一樣了。

(本文由 品玩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Unsplash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