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人民幣持續走貶,中國銀行全球排名恐大跌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3 年 11 月 27 日 8:00 | 分類 中國觀察 , 國際金融 , 財經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2023 年人民幣持續走貶,中國銀行全球排名恐大跌


中國人民銀行接連降息,導致人民幣匯率走貶,再加上大型外資撤出,將衝擊中國銀行業在全球排名。

世界知名金融雜誌英國《銀行家》(The Banker)在7月公布了2023年全球1千大銀行排名(採用2022年底財報資料),中國工商銀行連續11年蟬聯榜首,其他中國銀行也名列前茅,本來《銀行家》評論是,即便美元走強,中國銀行業仍在增長,然而,《銀行家》也強調,美元匯率可能會影響中國銀行在1千大的排名。

英國《銀行家》所公布的全球1千大銀行排名中,以資產總額、核心資本作為比較,不論是核心資本或是總資產排名,前4名為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和中國銀行。

《銀行家》雜誌公布1千大 中資銀行蟬聯榜首

全球前20大的銀行分別是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美國的摩根大通銀行(JP Morgan)、美國銀行、花旗金融集團、富國銀行、中國交通銀行、滙豐銀行、招商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西班牙的Credit Agricole、日本三菱日聯、法國巴黎銀行、高盛、工業銀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中信銀行、西班牙Banco Santander銀行。

前1000大銀行中,有140家中資銀行上榜,都是連續2年或2年以上上榜,《銀行家》指出,儘管強勢美元的影響(2022年對人民幣升值9%),但總體而言,中國持有全球32.67%的核心資本和27.69%的資產。相較於中資銀行,美國的銀行受益於強勢美元,2023年上榜銀行數量增加10家,總數達到196家,比中資銀行多56家。儘管如此,美國的核心資本基礎僅增長了1.51%。

從獲利數字排名來看,中國銀行資本大,獲利表現卻不如美國的大銀行,在資產報酬率的評比上,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排名在419,農業銀行排在第484、郵政儲蓄銀行排616,而美國的摩根大通在一千家銀行中排第355,優於中國前四大銀行。

美資大型銀行資產不如中資 但獲利能力不差

在Return on Capital項目排名,摩根大通更是排進199,美國銀行排第302名,都超過中國四大銀行的419名到528名。

《銀行家》評論認為,中國在過去10年中一直是全球銀行業增長的引擎,但其核心資本總額(銀行財務實力的核心衡量標準)在2022年下降了1.56%,至3.3兆美元。但如果以人民幣為基礎貨幣,增速將在8%左右。雖然結果要積極得多,但仍遠低於前4年的兩位數增長。

另外,標準普爾S&P 500也在4月根據2022年財報發布了全球100大銀行排名、亞洲50大銀行,前四名同樣也是中國四大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和中國銀行,第五名一樣是美國的摩根大通集團JP Morgan。

標準普爾的銀行排名根據核心資本,資料日最晚到今年3月31日,其中比較特別的是法國巴黎、法國農業信貸銀行有進入前10名,為全球前10大銀行。

標準普爾指出,兩年上榜的19家中資銀行的總資產增長了2.4%,截至2022年12月31日的12個月內,中國四大銀行的資產規模從19.081兆美元增長4.1%至19.871兆美元。以綜合資產成長率來看,中國農業銀行則以7.5%成長率超過四大國有銀行。

S&P500亞太銀行榜 中國第一、日本第二

標準普爾也另外發布了亞太地區50大銀行排名,中資銀行以總資產35兆美元排第一,其次是日本銀行的10兆美元,再來是澳洲、韓國、香港、新加坡、印度,最後是台灣。

對於中國經濟的前景,以及金融環境的穩定,惠譽主權評等全球負責人James McCormack在人民銀行第一次升息之後,曾意有所指的說,「如果中國擴大資產負債表來支持經濟,我們可能會重新考慮調整主權信用評等」。

他說,因為對於一個單A評等而言,中國目前債務占GDP的比重有點偏高。他進一步解釋,企業和銀行業增加的債務,最終可能轉化為「政府的實際債務」,因此惠譽還在就此進行評估。

中國債務問題 引惠譽信評等機構關注

所謂擴大資產負債表,可以視為降息的衍生,釋放出更多的流動性。但中國目前金融體系已經授命支持不斷傳出違約的房地產行業,資產負債表上的放款項目,意即資產項目雖然增加,但資產負債表外的風險卻不斷攀升。

此外,中國的「城投債」問題惡化,這些地方政府以稅收作為擔保品,透過金融機構發債,最近當山東省濰坊市的「城投債」獲得2年期展延,銀行遭官方強制放行,展延債務,業內人士稱為「技術性違約」。

今年7月,中國證監會對山東省內發布了2023年的第96號文件「關於進一步做好公司債券按期兌付的工作通知」,另一方面,《金融時報》報導,中國總理李強已派出工作組到超過10個財政最差的省份查帳,鎖定排名墊底的10個城市。

中國城投債是風險 人民幣續貶也是風險

根據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估計,中國地方政府債務累計高達94兆人民幣(約新台幣414兆元),萬一中國的中小銀行在未來2、3年被城投債拖累,按照中國官方慣例,也會由大型國有銀行出手相救,在城投債倒閉之前,這些放款的中小銀行資產項目增加,看似「成長與獲利」。

而且,中國人民銀行降息,導致人民幣持續貶值的問題,人民幣今年以來從6.7兌1美元,一度貶值到7.349兌1美元,超過2022年最低點。

雖然中國的銀行長期在資產項目排名前段,但不論是英國《銀行家》的全球前一千大排名或者是標準普爾的全球100大排名,在統計時並沒有預期中國人民銀行竟然在今年2次降息,以拯救中國的經濟。這兩大排名也無法反映出中國特殊的金融體,以及資產負債表外的風險。

同時,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在2022年曾經從年初的6.3貶值破7,但去年12月底收盤落在6.89兌1美元,一年內貶值9%,但《銀行家》雜誌仍讚揚中國的銀行表現穩健,然而,隨著今年中國人民銀行2次降息,中資銀行在全球的排名勢必受到影響。

外資持續撤出 中國人行放貶有壓力

繼加拿大「安大略教師退休基金」今年4月解散位在香港的投資團隊後,9月,挪威主權基金(NBIM)也宣布,關閉中國上海投資辦公室。全球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在9月6日宣布,將關停旗下的中國靈活股票基金。外資相繼撤離中國,對人民幣匯率相當不利。

中國自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到2014年外資不斷匯入,人民銀行大量製造流動性,後來房地產大幅成長,人民銀行仍有製造流動性的根據,直到房地產泡沫,現在靠地方政府城投債製造流動性,此時,外資開始撤離,亞洲地區又蠢蠢欲動的醞釀貶值競賽,將使得中國金融業資產負債表內和表外的風險大幅攀升。

中國人民銀行動作甚為關鍵,再降一次息?根據是什麼?撐到美國明年降息?能撐住嗎?萬一美國聯準會11月認為通膨惡化,再升一次息,人民幣豈不就瞬間貶破7.4兌1美元大關嗎?中國內部各經濟部門會受到多少衝擊?中國的企業和散戶已經出現搶購美元的潮流。

9月11日,人民銀行在北京召開了金融外匯市場自律機制專題會議,找來8家相關的外匯交易商開會,似乎意圖阻止人民幣驟跌,宣布「堅決對擾亂市場秩序者懲處」、「堅決防範匯率超調」,強調金融管理部門「有能力、有信心、有條件保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看來,官方影響中國經濟與金融部門的重大決策,將會在接下來逐一出台。

(作者:右本沖;本文由 台灣銀行家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