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中國電動車祭高關稅,墨西哥、越南成突圍漏洞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4 年 05 月 23 日 8:10 | 分類 國際貿易 , 國際金融 , 金融政策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美國對中國電動車祭高關稅,墨西哥、越南成突圍漏洞


美國近來對中國電動車以及一系列戰略產品加徵懲罰關稅,目的是保護美國製造業。但擔憂者指出,中國可能加速將生產轉移到墨西哥和越南等地,以突破美國高關稅圍牆。

美國祭高關稅,墨西哥恐成中國產品轉運後門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政府5月中宣布對中國電動車等一系列產品祭出高額懲罰關稅,但貿易專家示警,如果不同時採取有力的配套措施,切斷從墨西哥等其他國家轉運或輕度加工的中國商品,這些來自中國、定價過低的過剩產品最終仍會湧入美國市場。

路透社報導,白宮5月14日新關稅措施,美國對中國電動車徵收懲罰性關稅從25%一舉增至102%,還包括今年將半導體和太陽能電池關稅提高一倍至50%,兩年內對中國關鍵電池礦物、中國石墨和電動車電池磁鐵徵收25%新關稅。

關稅旨在保護美國近年「製造業復興」,拜登已投資上千億美元稅收優惠和補助。

北京大力補助電動車,產能過剩引貿易緊張

備受關注的是近幾年挾著價格優勢進軍全球市場的中國電動車。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中國電動車製造商多年來都有政府慷慨支持,製造商迅速成長為全球參與者。比亞迪(BYD)正與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搶奪電動車市場全球龍頭地位。

然中國200多家電動車製造商面臨巨大供應過剩問題。專家預測,許多規模較小公司無法在激烈環境生存。中國國家發展委員會也承認,中國車需市場長期處於供過於求狀態。

CNN報導,中國電動車供應過剩意味企業需加速銷售,包括增加出口,這可能加劇與主要貿易夥伴的緊張。但若不這樣做,可能會讓中國電動車製造商出現現金流問題,使這些公司陷入危機。

墨西哥、越南受益美中貿易緊張

美國近來鎖定中國全面產能過剩問題,指威脅到美國企業與工人,因此祭出最新關稅懲罰措施,但專家擔憂,若沒有配套措施,中國仍可轉運產品以規避關稅。

美國康乃爾大學貿易政策教授普拉薩(Eswar Prasad)表示:拜登政府新高額關稅「可能會阻止中國進口產品,但大部分進口產品可能會透過不受關稅影響的國家繞道進入美國」。

普拉薩表示,墨西哥和越南尤其受益不斷升級的美中貿易戰緊張局勢,因兩國生產成本較低且地理位置靠近中美。

洗中國產地標籤,墨西哥、巴西、越南受關注

日經亞洲(Nikkei Asia)報導,比亞迪等中國電動車製造商近年爭相出口汽車至墨西哥和巴西,顯示為美國關稅大幅上調做準備。比亞迪也加速巴西蓋廠計畫,以開拓市場。比亞迪也計劃在墨西哥建造新廠,滿足當地市場需求。

墨西哥受益於「美國─墨西哥─加拿大貿易協定」(U.S.-Mexico-Canada Agreement),墨西哥商品進口美國基本上為零關稅。越南也可能成為中國商品轉運站,因美國商務部考慮授予越南「市場經濟」(market economy)地位,減少對越南進口產品徵收的反傾銷稅。

美國貿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已表示,美國貿易當局嚴重關切墨西哥與中國的貿易關係,並持續關注應對措施,以解決中國規避關稅的舉動。

中國憂連鎖效應

另一方面,拜登政府行動也可能造成歐洲更大壓力。中國更可能將過剩電動車、太陽能產品、電池和鋼鐵轉至貿易保護程度較低的歐洲。

華府智庫國際戰略研究中心(CSIS)高級顧問芮恩施(William Reinsch)表示,試圖阻止中國過剩生產「就像壓氣球。一處收縮,就會在另一處彈出」。

監督歐盟貿易政策的歐盟執委會(European Commission)已對中國電動車涉嫌不公平補助展開調查。預定11月有結論,但歐盟可能7月就先徵收臨時關稅。

匿名中國電動車公司高級主管向日經表示,美國對中國電動車徵收新關稅不是最令他們擔憂的事:「我們並不擔心美國對中國電動車徵收新關稅,因不直接出口美國,但確實擔心這向其他國家,特別是美國盟友發出危險訊號。」

高層補充,歐洲、澳洲和紐西蘭最有可能祭出類似調漲關稅。美國對中國電動車等產品祭出高關稅,會引發多大連鎖效應,將持續受關注。

(本文由 中央廣播電台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