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 Copilot+PC 來了!NPU 扮演關鍵角色「盤點 AI PC 概念股一次看」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4 年 05 月 27 日 8:00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GPU , Microsoft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微軟 Copilot+PC 來了!NPU 扮演關鍵角色「盤點 AI PC 概念股一次看」


微軟(Microsoft)首款 AI PC 登場,內建 AI 助理 Copilot 及全新功能,並設立新一代 AI PC 架構「Copilot+PC」,搭載高通以安謀(Arm)架構設計的「 Snapdragon X Elite」處理器,更將宏碁、華碩等品牌廠列為首要目標,帶動台廠相關概念股出列。

如何定義 AI PC?

AI PC 配備 NPU(神經處理單元)和更高記憶體規格,並提供超過 40 TOPS(每秒一兆次操作)運算效能的電腦,目前晶片製造商包括高通、蘋果、AMD(超微)和英特爾都在出貨此類晶片,其中高通預計將在 6 月推出首款晶片、AMD 可能是第三季,而英特爾可能則將在年底推出。

大摩表示,相信 40 TOPS 將被證明是 AI PC 運算能力的行業標準,主要是因為微軟目前需要至少 40 TOPS,才能在 PC 上運行 Copilot,而不是業界將任何具有 NPU 的 PC 都定義為 AI PC,這將導致 AI PC 的滲透率較低。

當英特爾、IDC、HP 和聯想認為,全球 AI PC 滲透率在 2025 年將達到 40~60%,甚至更高時,大摩表示,這些配備 NPU 的 PC,其實並未達到 40 TOPS 的性能,因此提供超過 40 TOPS 運算效能,更符合「下一代 AI PC」的定義。

為什麼市場需要 AI PC?

未來 AI 工作負載將普遍存在於公有雲、私有雲和邊緣運算,大摩表示,其中 65% 的 AI 工作負載在雲端運行、12% 在私有雲中運行,並 23% 在混合設置中運行,但未來三年內,隨著更多 LLM(大型語言模型)訓練轉向推理,雲端將下降至 59%、私有雲上升至 15%,而混合上升至 25%。

這樣的結果可能預示著更多的工作負載將在本地/邊緣的混合裝置中運行,而大多數資料目前仍駐留在邊緣裝置,由於目前資料中心查詢的成本很高,像是 Alphabet 董事會成員曾說,處理 LLM 查詢的成本可能是標準關鍵字搜尋的 10 倍,因此降低查詢成本、低延遲成為 AI PC 的關鍵優勢。

台廠概念股一次看

整個 AI 產業包括製造組成伺服器的晶片和關鍵零組件的上游、伺服器代工廠的中游,以及軟體服務公司的下游,全都受到資金市場的追捧,而 AI PC 的代表廠商中,GPU 有輝達(NVIDIA)、超微(AMD)、英特爾(Intel),而 DRAM 有三星、SK 海力士、美光(Micron)。

台廠供應鏈中,先進製程晶圓代工有台積電;矽智財(IP)有世芯-KY、創意M31;封測有日月光;高速傳輸 IC 有譜瑞-KY;電源供應器有台達電光寶科;散熱有奇鋐雙鴻;PCB 有欣興景碩南電;組裝廠有鴻海廣達緯穎仁寶;品牌廠有宏碁華碩微星

目前各大品牌廠如宏碁、華碩、戴爾、惠普都積極搶進 AI PC 領域,但品牌廠與組裝廠普遍預期,今年 AI PC 的滲透率僅 1% 至 3% 低個位數,真正要等到殺手級應用問世,才有機會帶動 AI PC 自 2025 年開始大幅成長,因此就有零組件供應鏈廠商透露 AI PC 還沒這麼快。

盤點 AI PC 供應鏈受惠廠商

目前即將搶攻 AI PC 概念,跑最快的就是宏碁,跟隨微軟發表首款 Copilot+PCSwift 14,搭載高通的 Snapdragon X 系列平台,並支援微軟 Windows 11 多項次世代 AI 功能。宏碁董事長陳俊聖表示,隨著晶片、作業系統到位,下半年 AI PC 新品將會一波接一波,而宏碁每一波都會跟上。

再來就是華碩發表首款 AI PC,新世代「ASUS Vivobook S 15 (S5507)」,搭載高通 Snapdragon X Elite 處理器及 AI 引擎,NPU 具備 45 TOPS,總算力高達 75 TOPS。華碩共同執行長許先越表示,看好 2024 年是 AI PC 元年,華碩將從下半年開始陸續出貨,開啟 PC 市場全新成長週期。

下一個急起直追直接的是微星,法人看好 AI PC 和顯卡新品將提高微星產品的平均售價和毛利率,反映出高性能和高價值產品的市場需求,而疫情期間購入的 PC 已進入換機潮,受惠 AI PC 新品陸續問世,預期 PC 將有一波汰舊換新,帶動全球 PC 市場可望開始成長。

2024 年全球 PC 的總出貨量預估約 2.5 億台,年成長 3.5%,其中 AI PC 出貨量預估 5,450 萬台,占整體 PC 的 22%,未來 AI PC 能否成為全球電腦市場的成長動能仍要觀察,但市場普遍認為,AI 應用場景需要時間醞釀,目前會先從商用需求發展,再來才是消費性機種。

(首圖來源:宏碁)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