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慧火熱的好像人類未來的救星,將帶來巨大的經濟變革如同工業革命。但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家 (MIT) 潑冷水,最新研究顯示,人工智慧技術所帶來的生產力提升被高估,未來 10 年人工智慧帶動的美國 GDP 成長將僅成長 0.93%~1.16%。
高盛是看好 AI 經濟前景的機構之一,先前預測,AI 對勞動力的影響最終將推動全球年度 GDP 成長 7%。美國最大的基金管理公司之一先鋒領航 (Vanguard) 最近也估計,因為 AI 的採用,2028~2040 年平均實際 GDP 可能超過 2.3%。
AI 處理困難任務的能力被高估
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發表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家 Daron Acemoglu 的預測,該論文對 AI 的夢想,如生產力復興、強勁增長和減少不平等嗤之以鼻。他的研究對全要素生產力的估計與現在許多專家的期待落差最大,全要素生產力是衡量純技術進步在生產中的作用的指標。Acemoglu 表示,這個數字很重要,但據他的估算不會太高。
尤其是面對「難以學習的任務」,例如嚴重依賴情境的決策情境。他認為,當今許多樂觀的預測都高估生產力的提高,因為它們只考慮簡單的任務。若不考慮困難任務和簡單任務之間的區別,十年內生產率總體增長約 0.66%,當需要識別困難任務時,人工智慧對全要素生產力的提升在未來十年內最多只有 0.53%。GDP 的影響會比這個大一些,因為自動化和任務互補性會帶來更多的投資。
對經濟產值只有微幅影響
但總體上,AI 進步只會為美國帶來溫和的經濟成長,介於 0.93%~1.16%。假設該技術引發投資熱潮,總計可能會上升到 1.4%~1.56%。
即使 AI 帶來的新任務和新產品將促進 GDP 成長,但並非所有貢獻都是正面的。他擔憂 AI 產生的新任務可能具有操縱性,負面的意圖包括深度偽造、虛假廣告、社交媒體成癮及 AI 主導的電腦駭客攻擊。他說,這些就像颱風帶來的摧殘一樣,會使 GDP 收縮 0.72%。
現在許多創作者都已經放棄使用 AI 工具。瑞典音樂公司 Epidemic Sound 最近調查 1,500 名積極透過內容獲利的創作者,包括 YouTuber、Podcast 和社群媒體影響者,發現雖然 84% 的內容創作者表示他們正在利用 AI 工具和應用程式進行內容創作,但對高級 AI 工具的使用率卻逐年下降,譬如影像或影片辨識軟體、聊天機器人或虛擬助理、個人化推薦引擎、自動轉錄工具等。
去年有超過一半的人在使用高級 AI 工具,今年下降到三成左右。原因是擔心準確性、偏見和安全性。有創作者表示,使用 AI 生成內容比自己創作更費時。
AI 不會改善不平等
Acemoglu 也質疑 AI 會改善不平等的說法,他的研究顯示,「低學歷女性的工資可能會出現小幅下降,群體間總體不平等可能會略有增加,資本和勞動收入之間的差距可能會進一步擴大。」
整體而言,雖然 AI 對生產力或 GDP 的影響是適度的,但仍然遠非微不足道。他認為生成式 AI 確實可以帶來更大的好處,是一項有前途的技術,只是這些好處仍然難以捉摸。Daron Acemoglu 是麻省理工學院三位最有影響力的經濟學家之一,也被視為是未來諾貝爾經濟學的潛在得主。
- What productivity boom? AI will provide just a 1% GDP boost over the next decade, MIT economist says.
- Daron Acemoglu is not having all this AI hype
- Creators are turning away from some AI tools, new data shows
(首圖來源:Image by Freep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