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徵中國電動車關稅,歐盟不如美國強硬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4 年 06 月 18 日 8:10 | 分類 中國觀察 , 國際貿易 , 國際金融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加徵中國電動車關稅,歐盟不如美國強硬

歐盟宣布 7 月起,對中國進口電動車徵收最高 38.1% 額外關稅,以遏制中國電動車大量傾銷。與美國加徵中國進口 180 億美元產品關稅、電動車關稅升至 100% 比較,專家表示,歐盟關稅措施比美國溫和許多。

美國宣布中國進口電動車關稅提高至100%不到一個月,歐盟也宣布,7月4日起中國對電動車商比亞迪(BYD)、吉利(Geely)和上汽集團(SAIC)的過度補助,分別徵收17.4%、20%和38.1%關稅,加上原本10%標準汽車關稅,最高稅率近50%。

對其他參與調查但未抽樣的電動車製造商,稅率21%,不配合調查的加徵38.1%稅率,包括中國設廠的歐美製造商。儘管歐盟提高中國電動車關稅反映對北京立場更堅定,但與美國準備徹底與中國脫鉤的強硬立場相比,歐盟還算溫和。

加徵關稅部分,歐盟對部分中國電動車商徵收關稅增加近五倍,比華盛頓四倍更多。但美國關稅涉及更多中國商品,電動車稅率達100%。歐盟行動僅限電動車,最高關稅為48.1%,平均31%。

歐盟不如美國強硬,旨在消除補助效應

專家指出,歐盟較溫和,主要是堅信貿易應基於國際規則,並意識到與中國的貿易戰,會使己方損失更多。

布魯塞爾歐洲暨全球經濟研究所(Bruegel)研究員普瓦捷(Niclas Poitiers)指出:「美國旨在排除中國電動車。歐盟意圖是奪走中國企業優勢。歐盟情況不同。主要目的是消除補助效應。」

北京稱美國關稅是「典型霸凌」,對歐盟較溫和措施稱為「典型保護主義」。各界也在關注中國如何因應歐盟新關稅措施。

歐盟記起教訓,主動調查電動車

歐盟一年來加強審查中國企業。2023年初通過《外國補貼條例》(FSR)後,歐盟執行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發起一系列調查,企圖遏制歐盟境內運作並接受扭曲補助的外國公司,中國一直是明確目標。

中國電動車反補貼調查最引人注目,這也是歐盟委員會首次主動調查,而不是接到歐盟產業投訴後才行動。這反映歐盟顯然從十年前中國傾銷太陽能面板記取教訓,當時歐盟沒有對中國加徵關稅,歐盟太陽能產業因此崩潰。

歐盟執委會也更新中國經濟國家主導的扭曲行為報告,使除了鋼鐵、鋁、化學品和陶瓷等產業,歐盟晶片或綠能製造商也能投訴中國經濟扭曲行為。

視中國為戰略競爭對手,歐盟靠攏美國

專家表示,歐盟對中國的立場越來越接近美國。去風險或減少依賴中國現在成為歐盟口號,也逐漸把中國視為戰略對手。除了中國國內外打壓與武斷行為,並經常訴諸經濟脅迫及關鍵礦產出口管制,中國對俄烏戰爭支持俄羅斯也引發許多人擔憂。

倫敦智庫「歐洲改革中心」(Centre for European Reform)研究員伯格(Aslak Berg)表示,歐盟向美國立場靠攏,但程度不同,且仍使用世界貿易組織(WTO)貿易規範處理爭端。伯格認為歐盟這次電動車關稅「政治層面更敏感,但法律層與鋼鐵關稅案件沒什麼不同」。

部分原因在歐盟案件僅涉及補助問題,但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證明美國措施合理性時,也強調中國技術轉移和網路間諜活動的威脅。歐盟堅稱致力基於規則的國際貿易,以及調查和關稅符合世界貿易組織(WTO)規則。但美國認為,世貿組織規範未能解決中國「非市場」行為。

伯格說:「歐盟仍依據川普上任前框架行事。對中國,美國則擺脫世貿組織束縛,只根據國內政策行事。」

與中貿易關係密切,歐盟仍採謹慎立場

歐盟更謹慎立場也反映歐盟與中國的經濟關係。去年,美中貨物貿易總額達5,730億美元,美國出口額達1,480億美元。歐盟與中國的貨物貿易額為7,390億歐元(約7,980億美元),歐盟出口額為2,230億歐元(約2,410億美元)。德國汽車生產商批評關稅最嚴厲,因約30%車款出口中國,也擔憂一旦中國反擊歐盟關稅,德國將首當其衝。

普瓦捷表示:「對歐盟來說,完全跟隨美國做法並不理性。」伯格表示,美國和歐盟各以自己的方式看待與中國競爭。美國希望限制中國挑戰全球霸主地位,歐盟更關心更大的中國行為模式。

(本文由 中央廣播電台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