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 TikTok 掀起一股復古存錢熱潮,標籤「#cashstuffing」病毒式竄升,字面解釋是「塞滿錢」,但其實就是台灣 1970~1980 年代最常見「信封理財法」。
外媒報導,疫情過後,美國通膨導致物價居高不下,許多Z世代為了省錢,開始關注理財影音,如2023年底TikTok蔚為風潮的「大聲預算」(Loud Budgeting),Cash Stuffing也應運而生。
數據統計顯示,#cashstuffing、#cashenvelopesystem或#cashenvelopes這類標籤的TikTok短影片,總觀看次數突破30億,可見短影音社群的火熱程度。
信封理財為什麼吸引Z世代?
存錢方法百百種,金融科技發達的今天,手機記帳App、銀行定存帳戶或儲蓄險等,都能做定期定額儲蓄。既然數位支付、網銀或手機記帳軟體如此發達,為什麼「信封理財法」仍能與年輕世代共鳴?
信封理財法最早可追溯至20年前,西方世界為歐美個人理財專家拉姆齊(Dave Ramsey)開始推廣。早期台灣社會,家中也常見領現金的薪資袋,信封變成分配薪水的最佳工具。
專家認為,年輕人之所以受「信封理財法」吸引,就是方法簡單直覺,不像信用卡或金融卡,容易讓人喪失實際花錢感。
且比起嬰兒潮世代,Z世代和千禧世代金融工具五花八門,也面對更多TikTok、Instagram等社群消費誘惑,還有病毒式短影音帶貨潮流。許多年輕人可能更早就開始消費、使用信用卡,甚至背負債務,同時還得面對物價高漲的現實。
因為如此,部分年輕人在奢靡消費風氣下「覺醒」,意識到需要好好管控財務與花費。於是簡單好用的信封存錢法再度風行,一開始就清楚明白分配所有花費,有效控制支出。網路年輕人推波助瀾下,信封存錢法重回人氣寶座。
看影片把錢分類,莫名療癒
TikTok類似標籤影片分享,吸引數百萬人觀看,常看到一本精緻美觀的透明夾鏈本或信封活頁夾。短影音一雙手會小心翼翼算好每個月要花的錢,再一一放進個別信封,有些網紅還會開ASMR聲音影片,讓觀眾看了更有療癒感。
@kenkashbudgetz cash stuffing bills, expenses & savings! 💸 #asmr #budget #satisfying #personalfinance #daveramsey #cashstuffing #cashbudget #debtfreejourney #tiptok #1min #fyp #1k #cashbudgetsystem #cashenvelopes #debt #debtfree #savingmoney ♬ original sound – kenkashbudgetz
打開本子,每個信封都會標上項目:租金、水電費、油錢、日用雜貨、孝親費等,方便大家「專款專用」,一旦某個信封錢用完,就不能再花錢於同類別,直到下個月發薪。這種方法既簡單又直接,讓大家看到實際花費,嚴格管制支出。
信封理財法優點顯而易見,首先用現金讓人更節制,避免信用卡過度消費風險。其次,也更容易追蹤剩餘現金。然而,只靠現金理財也面臨顯而易見的挑戰,例如安全問題,缺乏銀行帳戶保障,實體存錢也不能賺利息。
影片實體現金裝進不同信封,這種視覺效果就好像和觀眾一起奮鬥存錢,互相勉勵並分享自己的財務,更提高存錢動力。至少開源節流,是跨世代不變的理財真理。
- Cash Stuffing: What’s Wrong with TikTok’s Viral Budgeting Trend
- Younger Americans more likely to splurge on social media trends like Stanley mugs and subscription services – but here are 3 things they’re doing right that baby boomers aren’t
(作者:陳宜伶;本文由《商業周刊》授權轉載;首圖來源:Image by Freep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