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聯準會降息不會影響股市,只有經濟衰退會,全球都在關注美國經濟到底會不會走入衰退,關鍵是美國消費者有沒有能力繼續花錢,傳統街頭經濟學有很多觀察指標,最近還說香腸銷售量增加反映消費者經濟拮据,但這些節約的人並非全貌。要了解美國人對經濟的看法,最好的方法可能是看看他們是否有工作、房產、股票。
世界大型企業聯合會根據六個月移動平均線計算,收入超過 10 萬美元的美國消費者對經濟最有信心,但是收入在 1.5 萬至 2.49 萬美元的消費者的信心持續下降,幾乎與收入低於 1.5 萬美元的消費者一樣低,反應經濟看法呈現兩極化。
經濟學家分析,對許多人來說,穩定薪水、擁有房屋和持有股票也許是創造財富的三位一體,有些人的確感受得到經濟狀況比以前更好。但如果沒有這三個條件,可能會成為在通膨率成長放緩的情況下,仍然對經濟感到沮喪的人。
原因是當下經濟情況與疫情期間已經大不相同,如果現階段沒有工作,並且現在正在尋找工作,包括應屆大學畢業生,將面臨一個相當嚴峻的勞動力市場。如果今天想買房,面臨的房屋市場負擔能力,比幾年前要低得多。今天想要開始投資的人,會發現沒什麼賺頭,許多股票仍被高估,投資股票的成本已經比幾年前貴上許多。
▲ 標普 500 自疫情以來已上漲一倍。(Source:Google Finance)
現在才要開始累積財富的人,會發現工作、住房、股票的最好時機已經過去。密西根大學每個月都會發布一份基於消費者信心調查的報告,該調查經常被引用來衡量美國人對經濟的看法。調查發現,消費者信心在疫情期間暴跌,即使現在已經回升,但總體仍遠低於疫情前。
但近年來,有一群美國人對經濟更樂觀,就是持大量股票的人。報告指出,消費者信心反彈是由股東推動的,調查發現,自 2022 年 6 月消費者信心跌至低谷以來,持有最多股票的前三分之一美國人消費者信心上升 71%,是非股東增幅的六倍多,沒有持有股票的美國人則上升了11%。標準普爾 500 指數在同一時間內飆升近 50%。
密西根大學的數據顯示,就目前情況而言,這兩個群體之間的消費者信心差距目前是自 1998 年以來第二大的差距。報告指出,從歷史看,市場繁榮時期,如兩年來消費者情緒差距擴大。另一方面,歷史非股票所有者的消費者情緒比股東更積極時,是市場極度疲軟時期,包括 2000 年網路泡沫、2008~2009 年全球金融危機、2020 年新冠危機和 2022 年聯準會升息。
報告也強調,如果發生任何事情破壞當前看漲的市場預測,預計股票所有者的情緒將會下降,並且上述消費者情緒差異,將是接近歷史紀錄的再度收緊。
- How do you feel about the economy? It depends on whether you own stocks
- Americans who locked in a job, a home, and stocks are thriving. Everyone else missed out on their ticket to wealth.
(首圖來源: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