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車的時候,看到前面一台瑪莎拉蒂休旅車,會有什麼感覺,有些人可能會感嘆,年紀一樣為何財富千差萬別,質疑自己過去的選擇是否走錯路?這是一個貧富差距就在身邊的時代,很容易會有比較的失落感,但奧斯卡影帝提醒人們,只追求富有的人只會落得迷失與孤獨的代價。
最近許多研究針對有多少錢才能買到幸福,十年前說法是 7.5 萬美元是上限,而現在主流說法是沒有上限,愈多錢愈快樂,這個結論可能讓許多人感到無奈。但金錢與快樂方程式可能被誤解,金錢永遠都只是一種手段,不是目的。
55 歲的馬修麥康納上 Podcast 節目時說,他遇到許多超級富豪「追逐金錢是為了成功,只為了擁有更多的錢,但 15、20 年過去,卻感絕困惑迷失、沒有人際關係,漫無目的。」
他說,財富改善生活品質的回報是遞減的,但美國文化強化這觀念,越多越好。這也是為什麼當川普第一次當選時不驚訝,他有名氣、有錢,每天都對人群出售這些西方文化,川普當選只是社會產物。
馬修麥康納不諱言,他當然愛錢,錢讓他為家人、妻子和自己幾乎買到一切,但如果他只有現在財富 30 分之一、40 分之一、50 分之一,也不會不快樂。他說更多銀行存款不代表生活更充實,建議人們問自己想從生活得到什麼,以及最重視什麼。
金錢的功能是安全感
自 1938 年以來,哈佛大學成人發展研究追蹤,找出令人生活滿意的真正因素。他們認為,金錢不能帶來幸福,但它是工具,使人有安全感和掌控感。生活是與他人連結的組成,與他人的關係才能讓人快樂。
哈佛建議,如果用錢與他人分享經驗,可能是假期,或請家人享用豐盛晚餐,而不是買更大房子或豪華汽車,這些錢會有更棒的幸福回報。
專家也建議,上班交朋友也能帶來幸福感,雖然進入辦公室的主要目的是薪水,但人一天大部分時間都在工作,如果相信人際關係可有美好生活,與同事好好相處就會有回報。
幸福感來自人際關係
舊金山州立大學研究也發現,失去控制和不確定性,是人腦壓力和不快樂的兩個可靠來源,與其說金錢買到幸福,不如說金錢可以買到安全。當財富達到「財務安全」的水平時,金錢仍然可以帶來回報,但它帶來快樂的力量卻顯著降低,更多基於心理的、基於經驗的刺激,例如旅行、建立新關係、幫助他人等,更有能力讓你快樂。
華倫巴菲特曾經告訴一群大學生,親密關係比淨資產更有價值。他說,當到了他這個年紀,就會真正衡量生活中的成功與否,答案是看自己想要愛的人中,有多少人真正愛你。如果沒有人在乎你,你的生活只是一場災難,銀行帳戶裡再有錢也沒用。
- Matthew McConaughey says chasing wealth can leave you lost and alone — and he’d be happy with 1/50th of his fortune
- What the world’s longest happiness study says about money
- Money can’t buy happiness, a neuroscientist explains why
(首圖來源:Flickr/David Torcivia CC BY 2.0)